第125章 魔方的宣傳(第2頁)
比如你沒有足夠的錢先建工廠,那就只能租房子,甚至連租一個面積足夠大的廠房也做不到,那就只能租小一點的,等過一段時間,資金情況好一點了再走下一步。
當初的長興實業顯然也是這個情況,好在因為有3m的強大渠道及交易證明,才使得他們早期獲得銀行貸款的速度快了很多,不然發展的過程只會更慢。
這種情況其實才是常態,很多企業都是經過了好幾年,才逐步的滿足了市場的需求,就這也還算快的了,大概率是產品結構簡單的東西。
魏澤濤點點頭說:“是的,我們的6號工廠.,也就是新工廠旁邊還是有不少荒地的;我曾經也跟港府地政署的官員商量過,如果以後有需求,還會在旁邊購買土地。”
“嗯,挺好的,有錢果然能夠解決大部分問題。”楊文東笑了笑說道。
前段時間沒錢,現在貸款下來後,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接下來就是快速建好新廠,購買設備,提高產能,將貸款來的錢都給賺回來,或者說能夠向銀行證明長興實業有能力賺回來,那後面,銀行也會送資金過來。
而有了錢之後,所有的產能規劃就可以有計劃的進行了。
二人分別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不一會功夫,魏澤濤又過來了,遞給了楊文東一份資料,說道:“楊生,這是明報提供的首頁廣告位的報價價格。”
“明報的?對啊,你去過明報了。”楊文東接過文件,又問道:“見到金鏞先生了?”
魏澤濤搖搖頭說道:“沒有,見的是明報另外一位創始人,叫做沈寶新,我是跟他商談的一些合作內容。
後來我跟這位沈寶新閒聊了後才知道,現在的明報,金鏞不負責管理,就是埋頭寫小說,一天要寫2000字出來,頭髮都掉了很多了。”
“2000字?”楊文東點點頭,說道:“的確挺費勁的,一天2000字?”
現在的文學跟幾十年後的網文還是完全不一樣的,單論質量、內容深度、文筆、故事描述等角度來看,金鏞寫出這2000字,恐怕比網文中的三五萬字還要費勁的多。
魏澤濤笑說道:“差不多吧,明報現在就是依靠這新刊登的《神鵰俠侶》來賣報紙的,他們也才初創,現在連記者也沒幾個,報紙上也沒什麼內容,誰去買明報不是為了看小說啊?如果哪一期上面沒有小說內容,那根本就沒什麼人買,就是我們向它買廣告,也是要求當期必須要有2000字的小說內容的,估計其他商家也是一樣的。”
楊文東點點頭,說道:“的確,這報社行業想要做好,沒那麼容易的,小說也只是點綴,終歸還是要靠新聞內容,才能長期做大的。”
魏澤濤也道:“是啊,不過,金鏞的小說很多人都喜歡看,只要在連載的這一兩年慢慢的培養新聞團隊,將新聞內容做好,那說不定這報紙也就成了。”
“嗯,如果資本不足,這個方法,的確是最佳方法了。”楊文東也同意這個觀點。
明報在歷史上就是這樣成功的,先靠著小說內容以及金鏞本人的名氣,將明報的品牌給立起來,然後就是跟正常報紙一樣做新聞,加上金鏞本人影響力巨大,最終還是成功了。
這種招數別人是複製不了的,香港的其他幾家報社,也都是靠著強大的資本,先砸進去做團隊、做內容再做渠道,靠著金錢開路、花費了很長時間,但最終成功的也是寥寥無幾。
而真正從資本層面獲利的更是寥寥無幾,不過,很多大資本做報社,也並非為了盈利,大部分要麼是為了有了報紙可以推銷自己的產品,要麼就是為了“喉舌權”。
魏澤濤笑說道:“別人可複製不了的,這香港的小說,還是他的最好看。”
“對。”楊文東自然也贊同。
魏澤濤又說道:“楊生,那您看看這內容與價格行不行?行的話,我們就準備就這麼打廣告了。”
“價格我也不太清楚,跟同行比起來怎麼樣?”楊文東看著紙上的數據,反問道。
魏澤濤回答說:“如果看銷量對比的,明報比起其他報社也差不多,在有小說的時候,它們一天能賣掉上萬份,購買的群體,倒也算是收入不低的人群,跟我們魔方的客戶倒也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