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進軍電子產業的契機
第248章 進軍電子產業的契機
“東方日報?”秦志業腦海中回顧了幾次,說道:“這名字還真不錯,簡潔、大氣,也容易讓人記住。”
楊文東笑了笑說道:“就是這樣的名字才好。”
他本來是糾結東方日報與天天日報的,但考慮一番後,還是覺得東方日報比較大氣一點。
秦志業又問道:“那這東方日報,就是跟其他報社差不多嘛?”
“對,大部分差不多,利用我們的資金、規模與經驗,做個正常報紙就行。”楊文東又說道:“但有一點,要重點跟隨馬經、股票;
還有就是重點寫普通人的社會問題、社會日常故事,這些也是普通人比較喜歡看的,因為他們可能自己也會遇到這種事。”
之前做高端報紙,其實就是抓住了香港報紙行業還沒有彩色報紙的一個機會,率先拿下了這個市場,從而獲得了成功;
但現在做普通報紙,那就是真的沒什麼特殊優勢了所以就最簡單一點,模仿前世東方日報成功的方法:寫馬經、狗經、普通人的日常故事等等。
“普通社會故事。”秦志業想了想說道:“楊生,香港這種故事肯定也有不少,只是大部分底層人是不會寫字的。
如果想探討他們的故事,那就得招聘不少記者,深入社會去採訪探尋了。”
“沒關係,招人就是了。”楊文東並不在意,原先歷史上的東方日報,也有數百名普通記者,專門大街小巷的尋找故事。
這其實跟老百姓文盲率也沒多大關係,就算現在是80、90年代,所有人都識字、都會寫字,但又有幾個人會想到將自己的故事寫出來寄給報社呢?
“好。”秦志業也很是驚喜。
高端報紙的客戶逼格高,利潤率也可觀,但市場規模太小了,加上自己這邊有著先發優勢,成功了也就沒什麼挑戰性了。
但現在可以做普通報紙了,那這個市場潛力就陡然擴大十倍以上了。
當然,利潤方面肯定比不上高端報紙,可做報紙,有的時候,銷量更重要。
楊文東又說道:“那就這段時間開始準備吧,在明年過年之後,最好就能將團隊準備好。”
資金、印刷設備、工作場地什麼的,報社公司是不缺的,甚至就算是人,也是可以讓現有團隊的部分老師傅帶的。
“好的,我會盡快招人。”秦志業又說道:“但也只能去同行挖人了。”
“那就挖吧,不用太在意,他們有本事高薪留下那些人。”楊文東笑了笑說道。
傳媒產業,如今在整個長興集團,絕對不是用來盈利的。
因為就電臺與報社,兩者加起來的利潤總和,恐怕也比不過長興地產的一個地產項目;
但它的價值,卻在與“喉舌”功能,且也有著影響部分市場的作用,因此,在長興集團內部,兩大傳媒業務,在地位上也是特別高的。
與秦志業協商好後續東方日報的事宜後,負責電臺業務的張輝,也上來後將電臺這一年的情況彙報了下。
“現在電臺的用戶,有40萬了?”楊文東聽到數字後,笑著說道:“看來這兩年香港電子產業發展的還不錯,收音機的價格降低了不少啊。”
香港的電子產業,起步於60年代,最早的大型電子工廠,當屬於索尼與“收音機大王”胡孝清合資建設的工廠;
這家工廠在香港組裝收音機,然後在英聯邦境內出售,讓索尼可以繞開英聯邦對外的高額關稅。
因此,索尼也算是轉讓了不少技術,並且隨著這家工廠規模的越來越大,延展出來的產業鏈,也就逐步形成了。
從60-61年兩年時間,香港就多了十幾家做收音機工廠,這些工廠的產品自然優先供應香港本土市場,這也導致了香港市場上,原本只能進口的收音機,價格暴跌至原先的3~4成。
收音機價格的暴跌,自然利好電臺,香港商業電臺也自然是被這個風口給吹起來了。
“對,我們上個月做了一次抽查,香港如今差不多應該有50萬收音機了。”張輝說道:“這其中大部分,都會聽我們的商業電臺。
我們電臺的趣味性,比起其他兩家要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