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進軍電子產業的契機(第3頁)
張輝道:“國內的確有,有人也問過華潤,可生產數量太少了,據說國內自己也不夠用,而且都是出口的收音機,誰敢用國內的啊。”
“既然國內能造,那香港應該也就可以。”楊文東說道:“晶體管制造,你瞭解嗎?”
在前世,大家基本上都熟悉芯片、集成電路等等現代化電子設備,但在這個時
代,晶體管就是很多電子產品的核心,類似與前世的芯片。
張輝回道:“應該是可以的,當初日本生產第一個晶體管時,條件還不一定比的上現在的香港。
不過不一樣的是,日本官方府牽頭企業進行的,港英可不會做這種事。”
“指望港英就是做夢了。”楊文東笑了笑,隨後說道:“但晶體管這個事,還是得要查一查,那個時候可以,不代表現在就行,你認識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不?灣灣的也行,或者海外華人。”
電子產業的特殊就在於很多技術在初期很簡單,但隨著技術迭代,新手入門的成本就會越來越高,乃至到了後面就不可能入門了。
就說前世液晶與芯片,80年代能夠生產的工廠全球多如牛毛,但到了21世紀,最後就只剩下幾家了,新玩家就算資金足夠多,都進不去了。
張輝想了想說道:“這種技術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要不,我去找一下,看看香港或者灣灣有沒有這方面的人。”
“嗯,行,灣灣那邊應該有。”楊文東又說道:“你跟老魏聯繫下,這件事你們一起參與。”
港英是懶人當政,除了民生行業,其他經濟行為基本上不管,還以“自由市場”作為冠冕堂皇的藉口,連銀行業都不控制,最終導致廖創興與恒生銀行被嚴重擠兌。
而灣灣就要好多了,在60年代就提出了十大建設並執行,使得灣灣經濟起飛,同時引入外資、發展出口貿易、鼓勵高科技技術企業與重工業等等。
王永慶的臺塑集團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成立的,同樣還有很多其他的技術含量高的企業。
“好的。”張輝答應說道。
他大概已經知道,自己老闆可能要準備進入電子產業了。
當天下午,魏澤濤從觀塘趕來了港島,見到楊文東後,立刻笑說道:“楊生,電子產業方面的專家,我認識幾人。”
“你認識?”楊文東有些好奇,問道:“香港的嗎?現在香港還有這方面的專家?”
魏澤濤解釋說道:“不是,是美國那邊的,他們幾人在美國的幾家大公司上班,也是美國本土大學電子系畢業的。”
楊文東又問:“那你怎麼認識他們的?”
魏澤濤說道:“因為楊生之前曾經公開表態過香港要發展電子產業,我就想著以後我們肯定也會缺這方面的人才;
所以我讓在美國的林尤沺,尋找這方面的人才,他也通過獵頭找到了至少幾十名華人工程師,也逐步的交談過,其中有幾人說可以考慮來香港。”
“做的好,這倒是省了不少時間了。”楊文東點點頭,說道:“本來我想著等香港電子產業有一點基礎,我們再進場,但現在它們碰到了晶體管短缺的問題,所以我也打算提前了。”
作為穿越者,最大的優勢是知曉未來的發展趨勢,做終端的民用品,是效果最強的,特別是有了資本之後還能通過投資零售產業,來間接獲取渠道以及其收益。
只是59年那會自己資源也有限,收音機技術又簡單,自己沒什麼優勢,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馬上就要到62年了,香港電子產業即將大爆發,日本那邊又為了保護自己的收音機產業限制對香港的晶體管出口,那這就是給了自己一個空白的市場,一個進入電子產業的機會了。
魏澤濤笑了笑說道:“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那我聯繫一下美國那邊,正好他們要放聖誕假期了,可以讓那邊的人來一趟香港。”
“行。”楊文東同意道。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