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財富排行榜與傳媒的良心(第3頁)
分配,往往是一個比資源本身還要麻煩的事情。
到了21世紀的全球糧食,基本上是能夠養活140億人的,但實際上70億人還有很多人吃不飽,甚至非洲或者一些其他地區,還會出現餓死人的事情。
除非資源多到能夠餵飽三四百億人口,那才可能讓最貧窮的10億人不捱餓,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旱災也是一樣,整個香港層面缺水嚴重,但有可能富人還能在游泳池洗澡,窮人卻連喝的水都得排隊幾小時,這就是嚴重的兩極分化。
作為媒體,就需要找到這貧困的一極,然後曝光出來,才能給這些人一點幫助。
“好,楊生放心,我們內部團隊也很關心這個問題。”秦志業承諾說道:“就算再苦再累,我們也會調查清楚哪些地方,當地市民很缺水。”
當生計能夠幫助很多人的時候,動力也會完全不一樣的。
大家都是普通人,在能幫助別人的時候,他們還是樂意幫助的,特別是這還是自己的工作,自己能夠賺錢養家的同時,還能幫人甚至救人,那誰都可能會有一絲榮譽感。
“嗯,行。”楊文東又說道:“我估計旱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件事要成為我們未來的核心報道方向,香港這麼大,肯定也是有很多地方缺水的。
找到這些人,認真採訪,然後做成文字,要讓這些可能不識字的人,將自己的聲音發出來。”
雖然傳媒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輿論,可作為一個有良心的人,他更是要放大底層的聲音,這才是傳媒的真正意義之一。
面臨幾百萬人的旱災,就是楊文東也只能幫助少部分人,只有利用輿論,逼迫港府從zz層面來解決問題,才有可能徹底解決香港這個遺留接近百年的問題。
雖說即使沒有楊文東,1965年香港還是會引入東江水,但如果因為自己的影響,能夠讓這個時間能夠早幾個月甚至幾星期,都是能幫助香港的很多人,乃至於香港的經濟。
而在65年之前,港府也是動用船隻去內地買水的,能夠多給港府以及社會面輿論壓力,讓他們多買點水,那作用就更大了。
當然,也要有個平衡,自己報紙專門報導各地缺水情況就行了,號召社會面做慈善,告知社會一些事實就行了。
至於逼迫港府做事,那就不參與或者少參與就行了。
這個事,可以讓金鏞來做,他特別喜歡.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