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140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2頁)
兩人聊了幾句,於是知又把另外幾位坐在旁邊的老者一一向林朝陽介紹了一番。
在這一排坐著的除了人藝的幾位院領導,都是人藝邀請來的嘉賓,燕京文藝界的重量級人物。
劇作家吳祖光,作家、翻譯家蕭乾,燕影廠資深導演成蔭……
與眾人寒暄了一番,話劇也快開場了。
隨著開場鈴聲響起,全場迅速安靜下來。
幕布還未拉開,熟悉的旁白聲響起。
“1917年夏,清朝的最末一個皇帝在子民們‘帝制非為不可,百姓思要舊主’的呼聲下,由辮兒帥張勳保駕,又坐了大寶……”
伴隨著旁白,幕布啟。
相比燕師大學生們製作道具和場景佈置的水平,人藝的舞臺水平無疑更加精湛。
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員們的表演,各色人物粉墨登場,羅大頭、常貴、王子西、克五、修鼎新……
第一幕,劇中的絕對主角盧孟實還未登場,可僅僅是一群各具特色的配角出場,便已經牢牢抓住了觀眾們的眼球,讓他們全情投入到了劇中。
舞臺上,老掌櫃唐德源被不孝兒子氣的睜大了眼睛,說不出話來,忽地一陣噁心,大叫一聲,大口大口的彎腰嘔吐起來。
兩個兒子驚慌失措的大叫。
舞臺上眾人上,有點捶背,有點捏人中,老掌櫃依舊嘔吐不止,人漸漸支撐不住,眾人都慌了手腳,張羅著快去請大夫。
唐德源卻掙扎起身,叫著二掌櫃王子西的名字,“子西,我,不要大夫。快,快去,快去請盧——孟——實……”
“盧孟實?那個唱小生的?”
幕落。
藉著換場的時間,坐在曹禺身邊的吳祖光低聲對他說道:“這個劇本,很紮實啊!”
“劇本我看了好幾遍,確實是不錯的。”
“難怪都在傳,說這個劇本像《茶館》。”
聽著吳祖光的誇讚,曹禺難掩得意之色,“《茶館》只有一部,不過年輕人能寫出這麼好的劇本也確實難得。”
今天是《天下第一樓》的首演,來了許多燕京文藝界人士,換場這短暫的時間裡,許多人都在議論著剛剛這一場戲。
在行家眼裡,戲好戲賴,打眼一看就清楚,《天下第一樓》的成色絲毫不遜於人藝以往的任何一部經典作品。
幕布再次拉開,舞臺上已經是三年後了。
演員們活靈活現的呈現著人物,生動的詮釋出了人物的性格與命運,也揭示了大時代的社會動盪。
臺下的觀眾們在演員的感染下,全情投入到了這場跨越時空的戲劇之旅中。
一個半小時時間一晃而過,話劇的最後一幕,曲終人散,臺上只剩下一副對聯。
“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時宜明月時宜風。”
演員全部退場之後,偌大的劇場內陷入了一片寂靜之中,所有觀眾還沉浸在劇中,回味著、感動著。
過了好一會兒,也不知是誰起的頭兒,頃刻之間,劇場內掌聲雷動,山呼海嘯一般,直衝雲霄。
幕布再次拉開,演員們一一上臺謝幕,臺下的掌聲變得更響了,持久而熱烈。
歡呼聲、吶喊聲充斥在劇場內,觀眾們在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激動和喜悅之情,他們起立鼓掌向臺上的演員們致意,表達對於《天下第一樓》的認可和喜愛。
林朝陽這個編劇和導演夏淳被演員們請到了舞臺上,跟上次被燕師大的學生們請到舞臺上的感覺不同。
燕師大的舞臺青春洋溢、熱情奔放,但站在人藝的舞臺上,林朝陽能感受到臺下觀眾對於話劇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愛,他們的熱愛並不瘋狂,止於理性,可恰恰是有這份理性,熱愛才是持久的、綿延不絕的。
在這一排坐著的除了人藝的幾位院領導,都是人藝邀請來的嘉賓,燕京文藝界的重量級人物。
劇作家吳祖光,作家、翻譯家蕭乾,燕影廠資深導演成蔭……
與眾人寒暄了一番,話劇也快開場了。
隨著開場鈴聲響起,全場迅速安靜下來。
幕布還未拉開,熟悉的旁白聲響起。
“1917年夏,清朝的最末一個皇帝在子民們‘帝制非為不可,百姓思要舊主’的呼聲下,由辮兒帥張勳保駕,又坐了大寶……”
伴隨著旁白,幕布啟。
相比燕師大學生們製作道具和場景佈置的水平,人藝的舞臺水平無疑更加精湛。
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員們的表演,各色人物粉墨登場,羅大頭、常貴、王子西、克五、修鼎新……
第一幕,劇中的絕對主角盧孟實還未登場,可僅僅是一群各具特色的配角出場,便已經牢牢抓住了觀眾們的眼球,讓他們全情投入到了劇中。
舞臺上,老掌櫃唐德源被不孝兒子氣的睜大了眼睛,說不出話來,忽地一陣噁心,大叫一聲,大口大口的彎腰嘔吐起來。
兩個兒子驚慌失措的大叫。
舞臺上眾人上,有點捶背,有點捏人中,老掌櫃依舊嘔吐不止,人漸漸支撐不住,眾人都慌了手腳,張羅著快去請大夫。
唐德源卻掙扎起身,叫著二掌櫃王子西的名字,“子西,我,不要大夫。快,快去,快去請盧——孟——實……”
“盧孟實?那個唱小生的?”
幕落。
藉著換場的時間,坐在曹禺身邊的吳祖光低聲對他說道:“這個劇本,很紮實啊!”
“劇本我看了好幾遍,確實是不錯的。”
“難怪都在傳,說這個劇本像《茶館》。”
聽著吳祖光的誇讚,曹禺難掩得意之色,“《茶館》只有一部,不過年輕人能寫出這麼好的劇本也確實難得。”
今天是《天下第一樓》的首演,來了許多燕京文藝界人士,換場這短暫的時間裡,許多人都在議論著剛剛這一場戲。
在行家眼裡,戲好戲賴,打眼一看就清楚,《天下第一樓》的成色絲毫不遜於人藝以往的任何一部經典作品。
幕布再次拉開,舞臺上已經是三年後了。
演員們活靈活現的呈現著人物,生動的詮釋出了人物的性格與命運,也揭示了大時代的社會動盪。
臺下的觀眾們在演員的感染下,全情投入到了這場跨越時空的戲劇之旅中。
一個半小時時間一晃而過,話劇的最後一幕,曲終人散,臺上只剩下一副對聯。
“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三間老屋,時宜明月時宜風。”
演員全部退場之後,偌大的劇場內陷入了一片寂靜之中,所有觀眾還沉浸在劇中,回味著、感動著。
過了好一會兒,也不知是誰起的頭兒,頃刻之間,劇場內掌聲雷動,山呼海嘯一般,直衝雲霄。
幕布再次拉開,演員們一一上臺謝幕,臺下的掌聲變得更響了,持久而熱烈。
歡呼聲、吶喊聲充斥在劇場內,觀眾們在用這樣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激動和喜悅之情,他們起立鼓掌向臺上的演員們致意,表達對於《天下第一樓》的認可和喜愛。
林朝陽這個編劇和導演夏淳被演員們請到了舞臺上,跟上次被燕師大的學生們請到舞臺上的感覺不同。
燕師大的舞臺青春洋溢、熱情奔放,但站在人藝的舞臺上,林朝陽能感受到臺下觀眾對於話劇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愛,他們的熱愛並不瘋狂,止於理性,可恰恰是有這份理性,熱愛才是持久的、綿延不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