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147章 現象級作品(第2頁)

文章最後,更是將《賴子的夏天》評價為“中國式意識流文學的豐碑之作”,足以看出他對於這部小說的欣賞與推崇。

《賴子的夏天》發表在《當代》今年第二期上,至今已經近三個月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第二期《當代》賣出了超過38萬份,對比今年第一期的銷量幾乎是百分之二百的增幅。

作為第二期的頭條作品,《賴子的夏天》自然是功不可沒,這樣的銷量漲幅也充分體現出了讀者們對於這部小說的喜愛。

數以十萬計的讀者沉溺於林朝陽所編織的充滿迷幻色彩的童話世界之中,難以自拔,為賴子和小軍的故事而心潮澎湃,感動落淚。

小說在讀者群體當中收穫了極佳的口碑,同時在評論界也是好評如潮。

跟讀者更加註重故事性不同,評論界對於這部小說的關注焦點是在於小說開創性的創作手法和風格。

那些研究當代文學的評論家和學者對於意識流文學的瞭解是要遠超過一般文學愛好者和民眾的。

作為西方現代文學的重要流派,意識流文學的興起為世界文壇貢獻了一批傑出的作家和作品。

大家很清楚,跟國外相比意識流文學在國內的發展無疑是極其孱弱的,可也正是因著這份孱弱,才讓林朝陽的《賴子的夏天》更顯難能可貴。

在國內大多數作家還以意識流文學為稀奇,許多人甚至壓根連聽都沒聽說過的時候,林朝陽已經可以利用成熟的創作技法完成一部質量出眾的長篇意識流小說。

對於許多對意識流文學有一定研究的評論家和學者來說,他們普遍認為《賴子的夏天》達到了國外許多意識流長篇的水準。

在閻剛之前,文學界對於《賴子的夏天》這部小說的讚美聲其實已經有很多了,但大多數評論家和學者的思維還是停留在小說對於西方意識流文學的風格延伸上。

許多評論文章中雖然也提到了《賴子的夏天》當中的本土元素,但都沒有引起評論界足夠的重視,多是一筆帶過。

閻剛的文章好像洪鐘大呂一般,一下子打開了國內眾多文學評論家和學者的思維。

許多人看完文章之後,越想越覺得是那麼回事。

誠如文章中所說的那樣,《賴子的夏天》以大量中國本土文化符合和意向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可以說是開創了中國式意識流文學之先河。

這些人進而又想到林朝陽的創作過程,《賴子的夏天》的創作要考驗的不僅是看林朝陽是否完全吃透了西方意識流文學的內核。

更重要的是他在創作過程中能否將它們加以化用,既保持意識流文學原有的獨特風格,又能夠兼顧融合中國文化的元素。

事實證明,林朝陽確實做到了,他創作出了一部兼具東西方文化特性和風格的意識流文學傑作。

當那些評論家和學者被閻剛的文章啟發意識到這件事之後,他們彷彿一下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思維再也不受束縛。

短短半個月之內,《十月》《燕京文藝》《河北文藝》《文學評論》《文藝百家》等多份文學雜誌和文學評論雜誌相繼發表了關於《賴子的夏天》的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