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266章 《梵高之死》的銷量(第2頁)

“當然不是因為這方面的問題。去年我們社的生產用紙是1300噸,今年我們出版社的生產用紙比去年增加了80噸,可一季度到現在已經用了320噸。

按照這個情況,到一季度結束少說也得480噸,下個季度各個編輯部門肯定要壓縮選題。

我們《十月》受社裡的重視,是被列在‘必須出的’選題裡的,你的《棋聖》也是社裡的重點選題。

定在四月上旬出版,生產用紙充裕,後面即便是加印時出現用紙不足的情況,也可以優先供應。”

說完他們社裡的情況,劉昕武又說道:“你那部《梵高之死》不得了,把我們社領導給鎮住了,說無論如何都要保證《棋聖》這部小說的印量,對你寄予厚望啊!”

一月中旬,人文社出版了林朝陽的《梵高之死》,首印二十萬冊發往全國各地,不到半個月便銷售一空。

到如今不到一個半月時間,人文社兩次加印,《梵高之死》的印量已經達到了50萬冊,按照各地書店的反饋,印量基本等同於銷量。

這也讓《梵高之死》成為了1982年國內圖書市場跑出來的第一匹黑馬。

林朝陽的作品歷來受歡迎,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一個半月50萬冊的銷量還是鎮住了不少出版社。

如果按照這個速度,《梵高之死》銷量破百萬冊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一年之內兩百萬冊也是輕輕鬆鬆。

大家猶記得前兩年《高山下的花環》單行本上市時一年狂銷三百萬冊的恐怖成績,如今《梵高之死》上市一個半月,儼然是又一個《高山》。

這讓國內的眾多出版社如何不震驚呢?

其他的出版社只能當個負責震驚的路人,可燕京出版社可是拿到了林朝陽《棋聖》的出版權的。

看到《梵高之死》的火爆銷量,出版社領導們自然對《棋聖》寄予厚望。

劉昕武離開後的第二天,《十月》的匯款單就到了,對比以前的長篇小說發表稿費,他現在的稿費正在一步步上漲,這讓林朝陽心情大好。

開學前兩天,《中國青年》的祝偉找到了林朝陽。

自從去年被祝偉邀請成為《中國青年》“五四青年文學獎”徵文的評委,林朝陽隔三差五就要翻一翻《中國青年》雜誌。

他們這個徵文活動持續一年,到今年的六月份才會進入最後的評選階段,也是林朝陽他們這些評委派上用場的時候。

祝偉這次來找林朝陽,是他們編輯部想要在桂林辦個創作班,邀請大半年以來雜誌上發現的一些潛力作家參與,邀請林朝陽算是給評委的一個福利。

八十年代,雜誌社、出版社辦筆會與創作班正在逐漸形成習慣,他們也用這樣的方式培養和拉攏了一撥撥的作家。

《中國青年》這次辦創作班特意找到了衛生部的關係,給創作班安排到了桂林的南溪山醫院招待所,那裡是部隊醫院,緊挨著南溪山公園,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創作班我就不去了,馬上就要開學了,而且我手上還有份劇本要寫。”

林朝陽婉拒了祝偉的邀請,《高山》的劇本謝靳催得急,回滬上半個多月,已經給他打來了兩通電話。

一方面是溝通《高山》劇本的一些細節問題,一方面也會跟他聊劇組的籌備情況,給他上上壓力。

被林朝陽拒絕後,祝偉略顯遺憾的離開了。

又過了兩天,沉寂了一個寒假的燕大再次熱鬧了起來,林朝陽正上班的時候,張曼玲跑到了圖書館,說要請林朝陽吃飯。

去年她讓林朝陽幫著看看小說,林朝陽十分給力的將她的兩部小說全都推薦給了《燕京文學》。

剛剛過去的2月,她的中篇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已經在《燕京文學》成功發表,並且取得了不小的反響,讓張曼玲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名字受到了文壇的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