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312章 你早說啊(感謝張無忌000000000的盟主)


 
林朝陽想到了李士非是來約稿的,但沒有想到他居然還是帶著“命題作文”來的。

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讓魔幻現實主義這個誕生於拉美地區的文學流派成了如今國際文壇上的顯學。

在國內就更是如此了,十月份諾貝爾文學獎一公佈結果,各地文學青年們開口“魔幻現實主義”,閉口“拉美文學爆炸”。

這種現象本身就很魔幻現實主義,但在這片土地上,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花城》是國內第一個報道馬爾克斯獲獎發言的文學雜誌,這段時間裡他們也轉載了笛爾福、馬爾克斯這些作家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但所引發的效果讓雜誌社總感覺差點意思。

因為引進、轉載作品的這種影響力更多的是侷限於文學愛好者群體,如果要想讓魔幻現實主義在中國真正做到落地生根、枝繁葉茂,必須要出現一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本土作品才行。

此次李士非北上燕京,目的之一是為了與眾多作家聯繫感情,順便約稿,另外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尋找有潛力配合他們完成這一宏偉目標的作家。

有人可能會問,魔幻現實主義只是個外國人寫出來的東西,《花城》為什麼非得不遺餘力的推廣這個文學流派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文學流派這種東西只是業內人或者研究者總結出來的東西,按照如今對於魔幻現實主義的定義,其實《西遊記》未嘗不是一種魔幻現實主義作品。

是以英雄不問出處,既然是好的東西,讓讀者讀起來有趣、有益,“拿來主義”一下又有什麼關係?

再就是《花城》出於自身發展的考量,任何一份文學雜誌要發展,要形成強大的影響力,必然要有所倚靠。

比如《收穫》就有巴金的金字招牌,《當代》有人文社這個後盾。

除此之外,能夠發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推出才華橫溢的中青年作家,這些都是文學雜誌迅速擴大影響力的好辦法。

《花城》自創刊以來就以“洋氣”而聞名,到如今幾年時間,雜誌的影響力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這一點從雜誌銷量上也能看出來。

創刊一年後,《花城》銷量便達到了單期60萬冊,但到現在兩三年的時間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

李士非說林朝陽在創作上求新求變,他和《花城》雜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林朝陽踏入文壇四年多時間,一步一個腳印,用作品闖出了偌大的名氣,如今有了茅盾文學獎的加持,他儼然已經成為了國內青年作家第一人。

可以說,在當今文壇的青年作家中,無出其右者。

縱觀他數年來的創作成果,涉足的文學流派和風格眾多,有如《秋菊打官司》這一類的現實主義、有《梵高之死》這一類的意識流、還有《棋聖》這一類的革命浪漫主義。

在當今文壇,逮著一個風格寫到死的人大有人在,像他這樣不斷求新求變的作家少之又少。

現在《花城》希望能夠以他們的力量催生出具有本土色彩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李士非覺得林朝陽就是個很好的合作對象。

林朝陽不僅具備強大的創作實力,同時還具有一顆不斷求新求變的進取心,能力和動機兼具,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聽著李士非的請求,林朝陽面露沉吟。

李士非見他似有顧慮,以為他是放不下面子,怕創作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被人說成是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