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04章 第一個一百萬(第2頁)
寫完《白鹿原》的程忠實便是如此。
林朝陽如今才二十多歲,才華橫溢,李士非倒是不擔心他就此江郎才盡,但創作完這樣一部大部頭,肯定是要緩一緩的,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需要如此。
對於許多作家來說,這個時間通常是以年來計算的。
因此《闖關東》完稿這近一年當中,他也沒有提過新作品的事。
但現在他想不催也不行了,《闖關東》出版之後的第一筆版稅就要結算了,這消息到時候肯定瞞不住。
前段時間,關於版稅付酬制的新聞在出版行業和文學界鬧的沸沸揚揚。
儘管林朝陽在輿論戰中佔得了上風,但實際上現在大多數出版社仍然還是在觀望中的,大家都好奇版稅付酬制的效果到底好不好。
那個時候李士非不需要擔心什麼,因為全國上下就花城出版社一家願意答應林朝陽版稅付酬的條件。
別的出版社就是想來挖牆腳,林朝陽也不會理他們。
可要是等《闖關東》出版後的銷量、碼洋數據都傳出去後,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財帛動人心,大家一看,儘管付出的版稅是比稿費多了,但出版社賺的也多啊!
難保這些同行不會追隨花城出版社的腳步,到那個時候,林朝陽身邊圍著一群花枝招展的妖精,花城出版社的競爭壓力就大了。
“那打算什麼時候動筆?”李士非問。
林朝陽想了想,“等年後吧,好好過個年。”
“應該的,應該的。《闖關東》這樣的作品消耗的心力是巨大的,多休息一段時間是對的,那等年後我再來跟你聊聊新作品的事。”
廣州與燕京千里之隔,普通的組稿肯定不值得李士非跑這樣一趟,但林朝陽的作品不同。
只要時間允許,讓他在燕京、廣州兩地飛機通勤都沒問題。
林朝陽自然明白李士非的心思,說道:“老李,小說可不一定給你們。”
李士非立馬說道:“明白明白。還是以版稅說話嘛,同等條件下我們花城優先。”
認識兩三年時間,李士非早已瞭解林朝陽的性格,交情歸交情,稿費歸稿費,不能混為一談。
有了《渡舟記》和《闖關東》的成功案例在前,國內其他出版社要搶在他們前面跟林朝陽達成合作,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中午李士非在林朝陽家吃了口飯,便準備告辭。
他身為《花城》主編、花城出版社總編,來一回燕京當然不可能只見林朝陽,其他有合作的作家們那裡也得去走走。
在李士非走後的第二天,花城出版社的版稅便匯到了,整整72萬元。
不僅是林朝陽從事創作工作以來收穫的最大一筆收入,同時也幾乎快抵得上他這些年來創作收入的總和了。
這麼一筆收入,林朝陽拿著這麼大一筆稿費單到儲蓄所的時候,工作人員都驚了。
在人均幾十塊錢一下子收到七十幾萬版稅,這是什麼概念?
最後折騰了半天,在經過支行的協調後,林朝陽的這筆稿費才被存入了他們家的存摺中。
看著存摺上打頭的數字變成了“1”,位數也變成了七位數,林朝陽心中感慨:給穿越眾丟人了!
傍晚回到家,林朝陽將存摺展示給陶玉書,她有些不敢相信的翻了翻存摺。
“一百多萬?我們都有一百多萬了?”
“如假包換,咱現在確實是百萬富翁了。”
後世家裡有個一百萬,你連個全款的房子都買不起,可在1984年,這毋庸置疑是一筆天文數字。
兩人結婚後有一段時間,陶玉書對家裡的收入非常關注,主要是那個時候他們夫妻倆收入都不太高,又住在父母家。
林朝陽如今才二十多歲,才華橫溢,李士非倒是不擔心他就此江郎才盡,但創作完這樣一部大部頭,肯定是要緩一緩的,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需要如此。
對於許多作家來說,這個時間通常是以年來計算的。
因此《闖關東》完稿這近一年當中,他也沒有提過新作品的事。
但現在他想不催也不行了,《闖關東》出版之後的第一筆版稅就要結算了,這消息到時候肯定瞞不住。
前段時間,關於版稅付酬制的新聞在出版行業和文學界鬧的沸沸揚揚。
儘管林朝陽在輿論戰中佔得了上風,但實際上現在大多數出版社仍然還是在觀望中的,大家都好奇版稅付酬制的效果到底好不好。
那個時候李士非不需要擔心什麼,因為全國上下就花城出版社一家願意答應林朝陽版稅付酬的條件。
別的出版社就是想來挖牆腳,林朝陽也不會理他們。
可要是等《闖關東》出版後的銷量、碼洋數據都傳出去後,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財帛動人心,大家一看,儘管付出的版稅是比稿費多了,但出版社賺的也多啊!
難保這些同行不會追隨花城出版社的腳步,到那個時候,林朝陽身邊圍著一群花枝招展的妖精,花城出版社的競爭壓力就大了。
“那打算什麼時候動筆?”李士非問。
林朝陽想了想,“等年後吧,好好過個年。”
“應該的,應該的。《闖關東》這樣的作品消耗的心力是巨大的,多休息一段時間是對的,那等年後我再來跟你聊聊新作品的事。”
廣州與燕京千里之隔,普通的組稿肯定不值得李士非跑這樣一趟,但林朝陽的作品不同。
只要時間允許,讓他在燕京、廣州兩地飛機通勤都沒問題。
林朝陽自然明白李士非的心思,說道:“老李,小說可不一定給你們。”
李士非立馬說道:“明白明白。還是以版稅說話嘛,同等條件下我們花城優先。”
認識兩三年時間,李士非早已瞭解林朝陽的性格,交情歸交情,稿費歸稿費,不能混為一談。
有了《渡舟記》和《闖關東》的成功案例在前,國內其他出版社要搶在他們前面跟林朝陽達成合作,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中午李士非在林朝陽家吃了口飯,便準備告辭。
他身為《花城》主編、花城出版社總編,來一回燕京當然不可能只見林朝陽,其他有合作的作家們那裡也得去走走。
在李士非走後的第二天,花城出版社的版稅便匯到了,整整72萬元。
不僅是林朝陽從事創作工作以來收穫的最大一筆收入,同時也幾乎快抵得上他這些年來創作收入的總和了。
這麼一筆收入,林朝陽拿著這麼大一筆稿費單到儲蓄所的時候,工作人員都驚了。
在人均幾十塊錢一下子收到七十幾萬版稅,這是什麼概念?
最後折騰了半天,在經過支行的協調後,林朝陽的這筆稿費才被存入了他們家的存摺中。
看著存摺上打頭的數字變成了“1”,位數也變成了七位數,林朝陽心中感慨:給穿越眾丟人了!
傍晚回到家,林朝陽將存摺展示給陶玉書,她有些不敢相信的翻了翻存摺。
“一百多萬?我們都有一百多萬了?”
“如假包換,咱現在確實是百萬富翁了。”
後世家裡有個一百萬,你連個全款的房子都買不起,可在1984年,這毋庸置疑是一筆天文數字。
兩人結婚後有一段時間,陶玉書對家裡的收入非常關注,主要是那個時候他們夫妻倆收入都不太高,又住在父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