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55章 戛納的旋風(第2頁)
正巧《馬克思·我的愛》的首映禮有紅毯,到場的記者肯定比他們今天上午時候的多,也算是給張曼玉一個露臉的機會。
開幕式那天的官方紅毯明星太多了,像張曼玉這種小透明根本沒有存在感。
但今天的紅毯不一樣,她跟著林朝陽過來,屬於受邀嘉賓,美美的站在了紅毯前享受了幾十秒的專屬拍照時間。
盛裝打扮走完了紅地毯後,張曼玉眼中滿是興奮和激動,不過她很快就興奮不起來了。
啥啥啥,這都是啥!
張曼玉感覺自己的眼睛都要瞎了。
儘管已經在電影圈摸爬滾打了兩三年了,但她還是被《馬克思,我的愛》的尺度給驚到了,準確的說不是被驚到了,而是產生了生理不適。
不光是她,在場許多記者和影評人也是差不多的反應。
電影放映結束後,盧米埃爾影廳內陷入了短暫的沉寂,這種沉寂與上午德彪西影廳內的氛圍並不同,張曼玉甚至能感覺到那些記者和影評人的不知所措。
沒幾秒後,影廳內還是響起了禮節性的掌聲。
首映結束後,林朝陽和張曼玉離開了影節宮。
走在克魯瓦塞特濱海大道上,此時的戛納小城燈火通明,霓虹閃爍,人聲喧嚷,沙灘、酒店、餐廳到處都是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
遠處沙灘上燃著篝火,許許多多的觀眾正在那看著露天電影。
電影節期間,每天晚上都有面向普通觀眾放映的電影,只不過這些電影通常不是主競賽單元的電影,而是一些老電影。
她的眼神望向沙灘的方向,深邃中又帶著一絲惆悵,猶豫著問林朝陽。
“姐夫,你說我能成為一個好演員嗎?”
她現在跟陶玉墨的關係親近,叫聲“姐夫”並不違和。
林朝陽聽到這話,微微驚訝了一下,隨即便明白了她的心理。
張曼玉是港姐出道,進入演藝圈後先去了tvB,又在幾部電影裡當了兩年花瓶,對於電影這個行當來說,還沒入門呢。
第一次來戛納電影節,這受到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
就好比山村裡的孩子第一次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大城市的繁華。
以前她沒看到,也不覺得有什麼,現在她看到了,那種野心的瘋狂生長,是無法避免的。
“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好演員的潛質。”林朝陽說。
“怎麼才能成為好演員?”張曼玉望向林朝陽,眼中閃著希望的光。
林朝陽無奈的搖了搖頭,你把我當哆啦A夢啊!
見林朝陽的反應,張曼玉滿心失望的低下頭,以為林朝陽是不看好她。
隔了好一會兒,她忽然聽到一個聲音說:“好好演戲!”
這四個字平平常常,初聽並不稀奇,可張曼玉輕唸了幾遍,卻慢慢的品出一番感悟,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什麼。
她猛的抬起頭,林朝陽已經走到了遠處,路燈的燈光灑在他的頭頂,有一種說不出的瀟灑和睿智。
戛納電影節第三天的下午和第四天的上午,一部之前並沒有多少人關注的電影登上了電影節上諸多媒體的每日綜述稿件的版面,它就是《楚門的世界》。
《電影手冊》的每日綜述這樣評價它:Ann hui的《楚門的世界》將荒誕主義重新帶回了法國。
《正片》的綜述文章中如此寫道:它獨特而極端的故事設定令人驚豔,這是一部值得一座金棕櫚的電影。
《視與聽》的影片評論寫的非常有特色:
一個巨大的攝影棚,一個虛假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精心設計。
在這裡,自由意志被剝奪;在這裡,個人隱私蕩然無存;在這裡,倫理道德不值一提。
歡迎來到烏托邦!歡迎觀看《楚門的世界》!
每年的戛納電影節,有一個媒體提到頻率最高的單詞:場刊。
戛納電影節的場刊名叫《銀幕》,在電影節開幕前一天出版。
之後每天發行一期,其中有關於電影節的一切資料、幕後、評論和廣告。
當然了,其中還有最重要,也是所有參加電影節的劇組、記者和影評人們關注的——場刊評分。
電影節第四日,本屆電影節第三日的場刊新鮮出爐。
在今天的《銀幕》上,《楚門的世界》出了一回大風頭,佔據了封面的位置。
這可不是負責場刊的《每日銀幕》雜誌社慧眼識珠,而是鄒文懷使了金元大法。
昨天首映的成功,讓鄒文懷看到了《楚門的世界》得獎的可能性,如此大好的形勢,當然要好好再造造勢。
戛納場刊的封面、封底廣告都是明碼標價,5000美元就可以在封面上露個臉。
對比電影得獎後那豐厚的回報,這點小錢根本算不得什麼。
除了上了封面,在最重要的場刊評分上,《楚門的世界》也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
3.6分!
這是電影節開幕迄今為止最高的評分。
在《楚門的世界》之前,場刊評分最高的是羅蘭·約菲的《戰火浮生》,評分高達3.5分。
電影節的場刊評分是由場刊評審團這個小團體打出來的,這個小團體是由各大媒體的影評人組成的。
其中包括了《電影手冊》《正片》《每日郵報》《視與聽》《綜藝》等知名媒體。
打分則是分成了“x”和一到四星五個檔次,“x”為不得分,也就是說場刊的得分最高就是4分。
媒體評審團給《楚門的世界》打出3.6分的評分,足可見他們對這部電影的看好。
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楚門的世界》本身講述的命題就跟新聞傳播和個人隱私有關,可以說是搔到了這些媒體的癢處。
憑藉著這份場刊得分,《楚門的世界》順利在許多電影人心目中晉升為本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影片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許鞍華、許觀文等人看到這個評分高興的不得了,他們跟那些電影人想的一樣,評分雖然不能代表一定得獎,但跟得獎概率肯定是成正比的。
可林朝陽看到這個評分卻高興不起來。
在他的印象裡,戛納電影節的場刊評分高可不是什麼好事,歷年評獎媒體評分高卻爆冷無緣獎項的作品大有人在。
當然了,這種現象也不是完全絕對的。
不管怎麼說,短短不到一天時間裡,諸多參加電影節的重量級媒體都對《楚門的世界》進行了報道和評論,這立刻在戛納電影節引起了一陣輿論熱潮。
《楚門的世界》好像一陣旋風颳過戛納小城的上空,不僅牢牢鎖住了諸多媒體、影評人和電影人的視線,也成功席捲了許多影迷的關注。
只用了一天時間便完成了從默默無聞到備受矚目的轉變,也成為了本屆電影節上最大的一匹黑馬。
隨著《楚門的世界》在電影節上的名聲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它的每一場放映都會引來眾多媒體記者、影評人、電影投資人、片商捧場,上座率居高不下。
同時,在德彪西影廳的門口也開始出現舉牌“求票”的觀眾。
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的放映場次都是由組委會安排的,場次並不多,而且必須是有邀請函、工作證或者是組委會發放的門票才能入場觀看。
開幕式那天的官方紅毯明星太多了,像張曼玉這種小透明根本沒有存在感。
但今天的紅毯不一樣,她跟著林朝陽過來,屬於受邀嘉賓,美美的站在了紅毯前享受了幾十秒的專屬拍照時間。
盛裝打扮走完了紅地毯後,張曼玉眼中滿是興奮和激動,不過她很快就興奮不起來了。
啥啥啥,這都是啥!
張曼玉感覺自己的眼睛都要瞎了。
儘管已經在電影圈摸爬滾打了兩三年了,但她還是被《馬克思,我的愛》的尺度給驚到了,準確的說不是被驚到了,而是產生了生理不適。
不光是她,在場許多記者和影評人也是差不多的反應。
電影放映結束後,盧米埃爾影廳內陷入了短暫的沉寂,這種沉寂與上午德彪西影廳內的氛圍並不同,張曼玉甚至能感覺到那些記者和影評人的不知所措。
沒幾秒後,影廳內還是響起了禮節性的掌聲。
首映結束後,林朝陽和張曼玉離開了影節宮。
走在克魯瓦塞特濱海大道上,此時的戛納小城燈火通明,霓虹閃爍,人聲喧嚷,沙灘、酒店、餐廳到處都是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
遠處沙灘上燃著篝火,許許多多的觀眾正在那看著露天電影。
電影節期間,每天晚上都有面向普通觀眾放映的電影,只不過這些電影通常不是主競賽單元的電影,而是一些老電影。
她的眼神望向沙灘的方向,深邃中又帶著一絲惆悵,猶豫著問林朝陽。
“姐夫,你說我能成為一個好演員嗎?”
她現在跟陶玉墨的關係親近,叫聲“姐夫”並不違和。
林朝陽聽到這話,微微驚訝了一下,隨即便明白了她的心理。
張曼玉是港姐出道,進入演藝圈後先去了tvB,又在幾部電影裡當了兩年花瓶,對於電影這個行當來說,還沒入門呢。
第一次來戛納電影節,這受到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
就好比山村裡的孩子第一次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大城市的繁華。
以前她沒看到,也不覺得有什麼,現在她看到了,那種野心的瘋狂生長,是無法避免的。
“每一個人都有成為好演員的潛質。”林朝陽說。
“怎麼才能成為好演員?”張曼玉望向林朝陽,眼中閃著希望的光。
林朝陽無奈的搖了搖頭,你把我當哆啦A夢啊!
見林朝陽的反應,張曼玉滿心失望的低下頭,以為林朝陽是不看好她。
隔了好一會兒,她忽然聽到一個聲音說:“好好演戲!”
這四個字平平常常,初聽並不稀奇,可張曼玉輕唸了幾遍,卻慢慢的品出一番感悟,好像一下子就明白了什麼。
她猛的抬起頭,林朝陽已經走到了遠處,路燈的燈光灑在他的頭頂,有一種說不出的瀟灑和睿智。
戛納電影節第三天的下午和第四天的上午,一部之前並沒有多少人關注的電影登上了電影節上諸多媒體的每日綜述稿件的版面,它就是《楚門的世界》。
《電影手冊》的每日綜述這樣評價它:Ann hui的《楚門的世界》將荒誕主義重新帶回了法國。
《正片》的綜述文章中如此寫道:它獨特而極端的故事設定令人驚豔,這是一部值得一座金棕櫚的電影。
《視與聽》的影片評論寫的非常有特色:
一個巨大的攝影棚,一個虛假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精心設計。
在這裡,自由意志被剝奪;在這裡,個人隱私蕩然無存;在這裡,倫理道德不值一提。
歡迎來到烏托邦!歡迎觀看《楚門的世界》!
每年的戛納電影節,有一個媒體提到頻率最高的單詞:場刊。
戛納電影節的場刊名叫《銀幕》,在電影節開幕前一天出版。
之後每天發行一期,其中有關於電影節的一切資料、幕後、評論和廣告。
當然了,其中還有最重要,也是所有參加電影節的劇組、記者和影評人們關注的——場刊評分。
電影節第四日,本屆電影節第三日的場刊新鮮出爐。
在今天的《銀幕》上,《楚門的世界》出了一回大風頭,佔據了封面的位置。
這可不是負責場刊的《每日銀幕》雜誌社慧眼識珠,而是鄒文懷使了金元大法。
昨天首映的成功,讓鄒文懷看到了《楚門的世界》得獎的可能性,如此大好的形勢,當然要好好再造造勢。
戛納場刊的封面、封底廣告都是明碼標價,5000美元就可以在封面上露個臉。
對比電影得獎後那豐厚的回報,這點小錢根本算不得什麼。
除了上了封面,在最重要的場刊評分上,《楚門的世界》也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
3.6分!
這是電影節開幕迄今為止最高的評分。
在《楚門的世界》之前,場刊評分最高的是羅蘭·約菲的《戰火浮生》,評分高達3.5分。
電影節的場刊評分是由場刊評審團這個小團體打出來的,這個小團體是由各大媒體的影評人組成的。
其中包括了《電影手冊》《正片》《每日郵報》《視與聽》《綜藝》等知名媒體。
打分則是分成了“x”和一到四星五個檔次,“x”為不得分,也就是說場刊的得分最高就是4分。
媒體評審團給《楚門的世界》打出3.6分的評分,足可見他們對這部電影的看好。
其實想想也可以理解,《楚門的世界》本身講述的命題就跟新聞傳播和個人隱私有關,可以說是搔到了這些媒體的癢處。
憑藉著這份場刊得分,《楚門的世界》順利在許多電影人心目中晉升為本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影片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許鞍華、許觀文等人看到這個評分高興的不得了,他們跟那些電影人想的一樣,評分雖然不能代表一定得獎,但跟得獎概率肯定是成正比的。
可林朝陽看到這個評分卻高興不起來。
在他的印象裡,戛納電影節的場刊評分高可不是什麼好事,歷年評獎媒體評分高卻爆冷無緣獎項的作品大有人在。
當然了,這種現象也不是完全絕對的。
不管怎麼說,短短不到一天時間裡,諸多參加電影節的重量級媒體都對《楚門的世界》進行了報道和評論,這立刻在戛納電影節引起了一陣輿論熱潮。
《楚門的世界》好像一陣旋風颳過戛納小城的上空,不僅牢牢鎖住了諸多媒體、影評人和電影人的視線,也成功席捲了許多影迷的關注。
只用了一天時間便完成了從默默無聞到備受矚目的轉變,也成為了本屆電影節上最大的一匹黑馬。
隨著《楚門的世界》在電影節上的名聲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它的每一場放映都會引來眾多媒體記者、影評人、電影投資人、片商捧場,上座率居高不下。
同時,在德彪西影廳的門口也開始出現舉牌“求票”的觀眾。
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的放映場次都是由組委會安排的,場次並不多,而且必須是有邀請函、工作證或者是組委會發放的門票才能入場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