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73章 危難之處顯身手


 
林朝陽的上一部小說《楚門的世界》是在去年8月出版的,當時宣傳的聲勢很浩大,國內不少地方報紙、雜誌乃至電視臺都有報道。

小說出版後,如林朝陽以往的作品一樣,立刻受到了廣大讀者的熱烈追捧。

但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評論界的聲音卻不樂觀了起來。

一些評論家認為林朝陽在《楚門的世界》描寫的社會已經脫離了現實。

這些人認為文學一旦脫離現實主義道路,便猶如一具脫離了軀殼的靈魂,無所依靠。

讀者在這樣的世界中固然能夠獲得一時的新奇與刺激,但卻難以從中找到與現實生活的深刻連接。

這樣的論調在《楚門的世界》發行後的幾個月時間裡大行其道,並且影響了相當一部分讀者對小說的觀感。

口碑的譭譽參半,直接導致《楚門的世界》在上市熱銷期過後的幾個月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到去年2月份,《楚門的世界》上市半年後,小說單月銷量已經跌破了10萬冊,這樣的情況在林朝陽以往的作品是非常少見的。

在許多反對和批判《楚門的世界》的評論家、讀者眼中,小說銷量的下滑就是對他們的觀點最好的印證。

看到這樣的結果,這群人無不是歡欣鼓舞。

儘管在輿論上,他們沒有辦法壓制那些支持林朝陽和《楚門的世界》的聲音,但現實情況已經證明了他們的觀點是對的。

這更讓他們有了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驕傲。

同時心中對於那些林朝陽的忠實支持者們產生了深深的鄙夷,認為這不過是一群衝著名氣盲目崇拜的跟屁蟲罷了。

然而,就在這些人洋洋自得的時候,事情卻迎來了反轉。

去年5月下旬,國內有媒體突然報道《楚門的世界》改編電影在剛剛結束的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斬獲三項大獎。

這個消息立刻在國內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這年頭《大眾電影》一期行銷數百萬份,國內的電影愛好者數以億計。

大家沒參加過戛納電影節,但多少是有點了解的,那可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著名電影節。

《楚門的世界》改編電影竟然在電影節上連拿三項大獎?

許多人聽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是不相信,以為是媒體誤傳消息,畢竟在此之前華語電影可從來沒在哪個重量級的歐美電影節上拿過大獎。

憑什麼《楚門的世界》改編電影能拿獎?

但很快,隨著報道這條新聞的媒體越來越多,更多關於電影獲獎的信息被翻了出來。

《楚門的世界》確實在戛納得了獎,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和評審團大獎三個獎項,創下了華語電影征戰歐洲電影節的最強記錄,並且這部電影在戛納展映時還得到了場刊評價的最高分。

因為展映太過受歡迎,電影節組委會甚至不得不安排給電影加映了兩場以滿足熱情的影迷們。

歐美各大主流電影雜誌報道並評論,均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一條條國外新聞被國內媒體搬運回國,那些《楚門的世界》的反對者陷入了沉默,而支持者們迎來了狂歡!

《楚門的世界》改編的電影都在國外得了重量級大獎,你們憑什麼說原著小說不好?

說小說不好的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閱讀口味太過時,已經趕不上時代的腳步了?

電影獲獎,原著小說口碑反轉,讀者們迎來了狂歡。

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楚門的世界》銷量迎來了大幅上揚,5月份的時候消息剛傳回國內沒幾天,銷量算是止跌回穩,賣了13萬冊。

之後的6月份銷量便陡升至51萬冊,後面幾個月略有跌幅,但銷量僅比剛上市那三個月差了一籌。

等到10月份《楚門的世界》在國內上映,又有相當一部分觀眾被轉化為讀者,原著小說銷量在當月再次突破了50萬冊大關。

當時花城出版社本來預計,這部小說可能會在87年的5月份到6月份突破500萬銷量大關。

但現在看來,只怕到3月份就會完成這個目標。

這樣驚人的逆轉,再次證明了林朝陽在國內文學愛好者當中強大的、無與倫比的號召力。

跟《楚門的世界》這種口碑上的逆轉帶動小說銷量不同,《寄生蟲》從一開始就在讀者和評論家當中贏得了極高的評價。

雖然這兩部小說故事的發生地點都被放在了香江這個資本主義社會,但與《楚門的世界》那充滿假想、荒誕的世界觀不同,《寄生蟲》的創作風格是實實在在的現實主義。

對林朝陽能夠迴歸現實主義道路的選擇,率先歡呼的是國內的評論界。

在這個各種文學思潮大行其道的時代,國內文學戰線幾十年來堅持的現實主義道路已經被許多年輕的創作者視為老掉牙的、過時的老古董,現實主義文學的式微在中國文壇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去年11月份《花城》以一期發表的形式刊登了陝西作家陸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據說這部小說將是三部曲,總字數將超過百萬字。

小說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為背景,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

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普通人的形象,深刻的展示了出身卑微的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很多文學愛好者即便是不讀小說,僅憑文章介紹也能嗅到其中濃厚的現實主義味道。

但就是這樣一部耗費了陸遙無數精力,嘔心瀝血的現實主義作品,在發表之後卻並沒有獲得文學界多少好評。

許多人在看完這部小說後普遍認為小說的創作手法太過落伍,贅述過多,情節毫無新意,完全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小說第一部11月先在《花城》發表,12月又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不管是口碑還是銷量都不如人意,這也被許多人視為現實主義文學沒落的又一佐證。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時間與《寄生蟲》僅間隔了一個月,受到的歡迎和評價卻是天差地別的。

一下子扭轉了先前文學界關於現實主義文學未來發展的悲觀論調和看法。

這種強烈的對比,更加凸顯了《寄生蟲》的特別與優秀。

而且《寄生蟲》還有一點討巧的地方,這部小說講述的是發生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故事。

小說中所展現的老金一家子的悲慘命運、資本主義社會各個階層之間的尖銳矛盾和對立、人性的掙扎與醜陋。

作者在筆觸之間,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是毫不留情、不加掩飾的,正對了國內文學批判的風氣。

林朝陽(中國)文學研究會會長的競爭當然是一種玩笑,眾人一直在林朝陽家待到晚飯後才戀戀不捨的離開。

又過了兩天,李士非給林朝陽打來電話,說為《寄生蟲》舉辦的作品研討會情況有點變動,想跟他商量商量。

早在去年《寄生蟲》的手稿交給花城出版社時,李士非就提出了要在出版之際為這部小說在京舉辦作品研討會。

結果《寄生蟲》1月上旬出版,因為時間靠近年根兒,花城方面就把時間挪到了年後。

“有什麼變動?”

李士非的語氣有些不好意思,“朝陽,你介不介意把《平凡的世界》也加入到研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