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74章 搖錢樹(第3頁)

其實就算陶玉成不說,章藝謀也不可能會錯過中戲這個專業院校,更何況這裡面還有陶玉成這層關係。

“我明天就過去一趟。”

“好好,到時候我給你安排人。”陶玉成樂呵呵的說道。

這個時候,電視中的羅京依舊在不疾不徐的播報著新聞:

“據本臺消息,在剛剛閉幕的第37屆西柏林電影節上,由陳凱戈執導的影片《孩子王》獲得了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這是我國電影首次在歐洲知名電影節上榮獲大獎。”

羅京的口播很簡短,短短十幾秒的時間,對於所有參與到《孩子王》中的人來說卻是莫大的榮耀。

《孩子王》得獎竟然登上了《新聞聯播》!

陳懷愷等人終於明白了林朝陽為什麼會打開電視了,他們回味著剛才那短短十幾秒的新聞播報,內心被巨大的喜悅填滿,歡呼雀躍。

在眾人歡騰慶祝的時候,林朝陽的表情卻很從容。

後世《紅高粱》在88年西柏林擒得金熊,章藝謀回國立刻登上了央視,並且佔據了近一分鐘的時長。

相比之下,《孩子王》拿了個銀熊登個十幾秒也很正常。

林朝陽拍了拍章藝謀的肩膀。

“藝謀啊,今年是凱戈,明年就是你了,西柏林可是我們的福地啊!”

林朝陽說這話的語氣和表情意味深長,讓章藝謀莫名的心臟猛烈的跳動了幾下。

“我一定全力以赴!”章藝謀語氣堅定的說道。

然後目光轉向熒幕,關於《孩子王》奪獎的新聞播報結束了,可對於西柏林電影節的野望在他的心裡卻才剛剛開始。

翌日上午,國內各大重量級官媒均對《孩子王》斬獲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一事進行了報道。

昨天電影得獎的消息還在燕京的電影圈傳播,今天消息就藉著電視和紙媒的傳播走向了大江南北。

一時之間,國內電影界震動。

1984年前後,陳凱戈他們這一屆燕影78級學生紛紛拍攝了他們的電影處女作,如《一個和八個》《黃土地》《獵場札撒》等。

這些作品以個性鮮明的藝術風貌和標新立異的影像風格震動了影壇,在當年9月召開的《新中國35週年電影研討會》上,與會的電影評論家們提出了“第五代導演”的名稱。

自《黃土地》以來,陳凱戈就一直被視為第五代導演中的佼佼者。

如今有了西柏林電影節銀熊獎這樣重量級的獎項加持,無疑是進一步鞏固了陳凱戈在國內電影圈的地位。

讓他將前幾年那幾位曾一度與他並列的同輩導演遠遠的甩在了身後,一騎絕塵。

在西柏林電影節閉幕的第三日,也就是官媒鋪天蓋地的第二日,陳凱戈載譽歸國。

他剛一下飛機,在首都機場便被得知他回國消息的記者們給團團圍住,簡直比電影明星們還要紅。

接下來的幾天裡,陳凱戈走到哪裡都是鮮花和掌聲,一連串接受了多家權威媒體的採訪。

伴隨著新聞報道的傳播,他不僅成為了國內電影節的當紅人物,更成了被無數老百姓所熟知的大導演。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用這句古詩來形容陳凱戈得獎後幾天的心情和境遇,簡直是再恰當不過了。

可惜他高興了沒幾天,在回國後的第四天就被陳懷愷趕出了家門。

“回國三四天了,就不知道去你林叔家串個門表示表示感謝嗎?”

“別以為得了獎就有多了不起,沒大家的幫襯,你能得獎?”

陳凱戈一路上回想著臨出家門前父親的教訓,心中很是不忿。

他得的可是西柏林電影節當中僅次於金熊獎的重量級獎項了,憑什麼不能高興高興?

再說了,電影得獎難道他的功勞不是最大的嗎?

想到這裡,陳凱戈那膨脹的心態突然收縮了不少,他的腦海裡回憶起了被父親和林叔支配的恐懼。

就算不是最大的,但肯定不小了。

他自我安慰著來到小六部口衚衕,一見到林朝陽夫妻倆立刻露出乖巧的笑容。

“林嬸哪天回來的?”

“昨晚的飛機。”

陶玉書比陳凱戈晚回國了幾天,主要是因為要處理《孩子王》的海外版權交易。

陳凱戈連忙問道:“版權賣的怎麼樣?”

參加電影節,獎項當然是關鍵,但對於大多數電影人來說,版權交易可能要更加重要一些。

畢竟拍電影可是門燒錢的藝術。

《孩子王》剛到西柏林時,並沒有多少海外片商看好。

陶玉書私下接觸了幾家海外片商,給的買斷價格低的可憐,低的只有一兩萬美元,高的也不超過五萬美元。

陶玉書雖然是第一次參加電影節,但對電影節的生態是有所瞭解的。

在前兩天願意給報價的片商,無非就是想賭一把。

買的片子要是得獎了,那大概率要創造一筆可觀的收益。

要是片子沒得獎,反正錢花的少,虧本也虧不了多少。

連續接觸了幾家片商之後,陶玉書就按下了版權交易的心思,一心等待電影節閉幕。

根據中影那邊小余的反饋,電影節主席哈德恩對《孩子王》十分看好。

按照很多電影節不成文的規則,哈德恩這種人物支持的影片,就算拿不到最重要的獎項,但得獎肯定不是問題。

因而陶玉書想幹脆不如等到一切塵埃落定,雖然也有顆粒無收的風險,但再差的結果也不會比被那些片商撿漏差多少。

事實證明,陶玉書賭對了!

《孩子王》榮獲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一夕之間身價倍增。

前來報價的海外片商絡繹不絕,買斷版權的報價也比電影節剛開始那陣提高了數倍。

連續三天,陶玉書籤了19份版權交易合同,總交易額高達536萬美元。

這個數字較《楚門的世界》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後的版權交易數額有很大的差距。

一方面原因是最近二三十年法國一直是歐洲的電影強國,甚至可以跟美國的好萊塢掰掰手腕,因而戛納電影節的版權交易市場做的也要比西柏林好不少。

另一方面是在於,兩部電影就內容而言,明顯是《楚門的世界》更受西方世界電影觀眾的歡迎。

《孩子王》講述的是中國當代的社會教育問題,很難引起西方國家觀眾的共鳴,片商也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但不管怎麼說,536萬美元的海外版權交易額對於林氏影業來說都算是一次大豐收。

按照現在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這筆版權交易金額超過了1800萬人民幣,《孩子王》的投資回報率達到了驚人的1500%。

拍電影要是賺起來,比販d都誇張!

而且這還不是電影的最終收益,隨著電影以後的上映和版權陸續出售,林氏影業的收益還會繼續增加。

得一次獎,他們就多了一顆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