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494章 香江戴卓爾(章節標題出了問題,已修改)(第2頁)

可小馬哥在第一部中已經領了盒飯,電影最有魅力的角色沒了,其實拍續集本身就是狗尾續貂,偏偏新藝城和電影工作室利慾薰心,硬著頭皮也要拍。

結果出來的水平不能說多爛,但有第一部珠玉在前,觀眾們自然怎麼看都不會滿意。

在最初的火爆勢頭過去之後,《英雄本色2》的票房走勢一路下跌,在前三天轟下820萬票房的基礎上,上映首周票房僅僅取得了1246萬票房。

按照這樣的票房走勢,影片最後的總票房恐怕不會超過2500萬港元。

《英雄本色2》的這個表現頓時讓原本對這部影片寄予厚望的新藝城眾人灰心喪氣不已。

要知道為了這部影片,新藝城不僅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還為了影片的主導權經過了一番激烈的內鬥。

石天與麥嘉、徐克與吳宇森,都因為這部續集的拍攝吵了不止一次架。

電影的票房表現如果好,大家都有錢賺,那一切自然相安無事,畢竟感情沒了還有錢賺。可如果感情沒了,錢都沒了,那就虧大了!

就在新藝城眾人為了《英雄本色2》的成績不佳而灰心的時候,幾家娛樂報紙統一報道了一則新聞。

原金公主院線股東之一的馮秉仲與陳榮美宣佈獨立於金公主院線,自辦新寶院線,成為香江第5大院線。

這條新聞一經報道,立刻在香江電影圈引發了劇烈震動。

金公主可是香江的院線龍頭之一,更兼投資了新藝城、電影工作室等一眾電影公司,形成了投資、製作、發行、放映的產業一條龍。

如今院線突然分裂,不管是對金公主本身,還是對旗下的製作、發行公司而言無疑都是一次重大打擊。

剛剛成立的院線,通常都沒有穩定的片源,但新寶院線卻不大相同,成立當日便召開新聞發佈會。

馮秉仲對外公開表示,已經與大都會影業、星耀影業、經典影業、蒼穹映畫、永盛影業等諸多電影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以後這些電影公司製作的影片都將會上線新寶院線。

並且成立當日,新寶院線為大都會影業製作的《賭神》一片舉行了盛大的首映儀式。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大都會影業是由邵氏影業出資成立的電影公司,背景深厚,且《賭神》一片導、演陣容強大,號稱投資2000萬(實際1500萬)。

上映院線囊括了林氏、雙南和新寶三家連鎖院線,以及幾家小戲院,全港放映戲院達到了45家之多。

甫一上映,首日便取得了237萬港元的超高票房。

之後幾天,《賭神》的票房更是一路直線飆升,速度之快打破了香江此前諸多大熱電影的票房記錄。

上映第一週,《賭神》取得了1649萬港元的票房成績,引得香江影壇一片側目,也讓投資、製作這部電影的大都會影業一舉成名。

《英雄本色2》上映後本來就口碑不佳,《賭神》票房表現強勢,直接將這部成績本來就下滑嚴重的續集電影擠佔的毫無生存空間。

上映後的第二週,《英雄本色》僅取得了315萬港元票房,累計票房1561萬票房。

在前作豪取3600萬港元的基礎上,《英雄本色2》上映兩週票房僅有1661萬元,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完全的失敗。

一部電影的上映,越是前期票房越集中,很多僅有及格水平的商業片首周票房幾乎只能達到總票房的1/2。

《英雄本色2》的質量不能說多差,奈何與觀眾期待有偏差,再加上《賭神》這個異軍突起的強勢對手的狙擊,幾乎釀成了1987年香江影壇第一票房慘劇。

投資3500萬、群星雲集的《東方禿鷹》雖然也票房失利,但好歹票房過了2000萬,以《英雄本色2》現在的表現,票房恐怕連2000萬都保不住。

新藝城&電影工作室、徐克&吳宇森、《英雄本色》原班人馬,幾乎可以說是如今香江影壇的最強配置所打造的續集電影,竟然如此慘淡,影壇唏噓聲一片。

在《英雄本色2》的映襯下,《賭神》更加如火如荼。

除了在香江的爆紅,大都會影業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在《賭神》上映的第三天便對外宣佈已經與灣島的大學公司達成合作,《賭神》不日將於灣島上映。

大學公司的老闆是邱復生和蔡松林。

邱復生是年代國際公司的老闆,在灣島專營錄像帶生意,是灣島經營規模最大的錄像帶商人。

蔡松林則是學者公司的老闆,擁有灣島的大世界、金馬等院線的排片權。

之後多日,《賭神》又陸續確定了新、馬、泰、日等多國的上映日期。

1988年的開年,香江影壇幾乎被《賭神》一部影片霸屏。

與大都會影業的異軍突起相比,新藝城趕上了背後金主分裂,自家重頭戲又鉅虧,顯得落寞了許多。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這家原本活的很滋潤的電影公司似乎一下子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局面。

一時之間外界謠言四起,不斷有媒體報道新藝城這幾年的內鬥情況,攪得新藝城內部也開始人心不穩。

內鬥這事並不是媒體造謠,這幾年新藝城在如此情況下仍能穩坐香江電影的巨頭寶座,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利益的捏合。

《英雄本色2》如果算上海外收益肯定不會虧,但不虧與賺票大的這中間的預期差距是很大的。

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大到一下子就可以讓新藝城的內部矛盾被擺上檯面。

元旦,陶玉書沒放假,仍在上班。

元旦股市休市,不代表收購戰偃旗息鼓,陶玉書和梁伯韜一起分別見了詹金寶財務和渣打銀行的人。

目前林氏影業所持有的玉郎機構的股份達到了50.6%,已經完成了實質上的股權控制。

但在收購之初,陶玉書便定下了67%的收購條件,所以林氏影業還在剩餘的股份而努力。

收購戰最激烈的情況往往是雙方勢均力敵,拼命搶籌,不僅公司的股價會一路飆升,也會讓小股東和股民在收購戰中吃盡好處。

林氏影業收購玉郎機構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在於,在梁伯韜的幫助下陶玉書出手狠辣,直接把黃玉郎打到東窗事發,顧此失彼。

所以儘管看起來黃玉郎還有些掙扎的動作,但所有與他有利益關係的人都能看出這段時間以來黃玉郎的虛弱和無力。

因而隨著林氏手中拿到的股份越來越多,許多股民和股東的心裡也不像收購戰剛開始那樣篤定的要大賺一筆。

有得賺就趕緊跑路!

但今天跟詹金寶財務和渣打銀行的見面卻並不算順利。

詹金寶財務和渣打銀行手中合計握有玉郎機構7.4%的股份,這也是今天陶玉書跟兩家公司的人見面的原因。

從渣打銀行出來後,坐上平治車的後座,陶玉書問身旁的梁伯韜,“梁生,能查到跟詹金寶和渣打接觸的那個神秘人嗎?”

“我需要兩天時間。”

“你覺得可能會是誰?”陶玉書問。

梁伯韜沉吟片刻,“不管這個人是誰,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不是黃玉郎的幫手,他真正的目標應該不是阻撓我們收購,而是要拿到某樣東西,或者乾脆就是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