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500章 評委會名單(第3頁)

老虎洞衚衕跟以前比沒什麼太大的變化,要說最大的變化就是熱鬧了。

哦,對了,長征飯莊的熘肝尖漲價了,8毛漲到1塊2毛。除了熘肝尖,別的菜也漲價了。

“哎呀,一晃多長時間沒見你了!”洪子誠感慨著說道。

這兩年林朝陽偶爾回燕大,多是回岳父家,很少與燕大的師生交流,即便見面也是匆匆一瞥。

“剛才的演講講的很好,不過好像不太符合你的性格。”洪子誠調侃道。

林朝陽笑了一聲,“有感而發,燕大這幾年變化挺大的。”

洪子誠心中明白林朝陽所謂的“變化大”是何意,他每天在燕大工作生活,沒人比他更清楚。

“開放嘛,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變化的。”

洪子誠說了一句,將話題轉移開,打趣道:“你推動的那個文學獎項我可聽說了,沒搞個最佳文學批評獎可不夠意思。”

“等以後再搞評獎,我肯定想著。”

玩笑了一句,林朝陽才正色道:“貪多嚼不爛,囊括小說類獎項就不錯了,獎項最重要的還是影響力。”

洪子誠頷首認可,又說道:“你不知道吧?我受到邀請,成為評委了。”

“那你以後評獎沒戲了,當了評委四年不能參評。”

“我又不寫小說。”

兩人說說笑笑,老朋友久未見面,邊吃邊聊,氣氛輕鬆又愉快,直到下午一點多才分開。

隔了幾天的傍晚,大舅哥出現在小六部口衚衕。

“嘿!朝陽,我發現你一回燕大總能引起點轟動!”

“轟動?什麼轟動?”陶玉書問。

“你不知道?”陶玉成掏出來一份校報,上面刊登了林朝陽當日在三角地的講話。

講話還被校報起了個名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林朝陽同志寄語燕大學子》。

林朝陽好奇的看著報紙,問:“這哪來的?記的還挺全。”

“有博聞強記的學生合力回憶了你的講話,最開始是彙總了之後貼到了三角地的海報欄上。

後來校報的記者覺得不錯,就登上了,反響還挺大的,獲得了不少學生的擁護。”

陶玉書看了一陣報紙,心中愉悅,問大哥:“你今兒來幹嘛?”

“我來問問《紅高粱》什麼時候上映。”

“快了,下週就上。”

眼下正月十五都過了,如果不是為了《紅高粱》的上映,陶玉書早回香江了,那邊還一堆事呢。

“辦首映嗎?給我弄幾張票?”

“回頭我讓玉墨給你送過去。”

“行。對了,有空給我問問章藝謀,我想請他去給我們學校的學生上個課。”

陶玉書斜睨了他一眼,“你什麼時候還管上這事了?”

陶玉成笑著說道:“幫同事個忙。”

以陶玉書對大哥的瞭解,自然知道他這個請求恐怕至少換了一頓酒。

“我問問他吧。”

又幾日後,《紅高粱》在首都電影院舉行了首映。

這年頭沒有後世那種熱鬧非凡的首映禮,但該搞的首映活動還是要搞的,氣氛並不娛樂,反而嚴肅認真。

到場的除了有電影主創和觀眾,還有不少電影界同行和評論家。

放映結束後,大家表達對影片的看法,《紅高粱》獲得了從業者和評論家的一致好評。

觀眾的評價要差了一些,有一些觀眾認為電影拍的太過藝術化,看起來不夠爽利。

總體而言,還是好評居多。

在首都電影院舉行首映的同時,《紅高粱》也正式登陸國內各大城市的電影院。

為了《紅高粱》的上映,陶玉書還自掏腰包聯繫了十幾家報紙、雜誌打廣告。

本來這事應該是由發行公司乾的,可中影當慣了大爺,宣傳工作歷來做的半死不活。

《紅高粱》是林氏影業第一部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部分賬片,陶玉書完全是本著賠本賺吆喝的心態打這個廣告。

當然,她也不可能真的賠本。

《紅高粱》可是第一部在西柏林電影節上獲得金熊獎的中國電影,獲獎至今半個月,轟動效應仍在。

電影上映後,各個城市的電影院門庭若市,充斥著前來想要一睹獲獎影片風采的觀眾們。

《紅高粱》上映的第十天,中影方面的首周票房“統計”姍姍來遲。

900萬!

如此工整的數據,當然不可能是真實的,況且現在的中影也沒那個能力去統計。

這個數字只是中影根據燕京、滬上等少數幾個省級發行公司報上來的票房表現推斷出來的,按照經驗比實際發生的票房只少不多,而且還不是少了一點點。

在《紅高粱》上映第三天的時候,陶玉書已經回了香江。

離開香江大半個月,公司已經攢了一堆事需要她處理。

當她接到中影方面的票房數據後,儘管知道這個數據肯定有水分,但她還是感到很欣慰。

這畢竟是林氏影業在內地上映的第一部分賬片,是一個好的開始。

陶玉書不是一個人走的,跟她一起走的還有陶玉墨、阿娣和兩個孩子,林朝陽則留在了燕京。

莊重文文學獎的組織進行的很順利,莊先生的第一筆30萬款項在4月中時已經打到了中華文學基金會的賬戶上。

獎項5月份開評,這畢竟是林朝陽推動的獎項,而且又是第一屆評獎,他自然要重視一下,因此林朝陽想等評完獎之後再回香江。

到4月末,第一屆莊重文文學獎評審委員會名單出爐:

評委會主席:馮牧。

評委:王濛、陳荒煤、林朝陽、李拓(作家),孟偉哉、崔道義、李士非、李小琳(編輯),朱寨、陳湧、鮑昌、蔡葵(評論家),謝靳、陳懷愷、章藝謀(電影家)、黃宗江、於是之、藍天野(戲劇家)、吳祖緗、洪子誠、童慶炳(學者)、何衛國、吳冠榮、魯旭(普通讀者)。

評委會一共25人,與以往文學評獎均是作家、評論家的陣容不同,莊重文文學獎的評委名單可謂別開生面。

一經發布,便在媒體和讀者群體引發了熱烈的關注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