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525章 朝陽體育館


 
陶玉書瞟了她一眼,“你還挺積極,你不捐點?”

“我捐啊!”陶玉墨痛快的應了一句,又說:“我這不是沒錢嘛。”

她的錢全都投到公司裡了,公司也沒分紅。

“沒有多,還有少。”

陶玉墨猶豫了一下,“那我捐1萬。”

她問:“姐,你捐多少?”

“還沒想好。”

餐桌上,陶玉書跟家裡人說起這個話題,林二春說他去年捐了1000塊錢。

“還聽說香江有個大老闆,捐了座體育館,真有錢啊!”

林朝陽說:“國之盛事,咱也不能小氣,多捐點!”

陶玉書思忖,“你說是以個人的名義捐,還是以公司的名義捐好?”

“個人捐吧,幾家公司各有各的難處。”林朝陽說。

明報集團剛合併,現在正處在上市前的關鍵時刻,突然抽調大規模資金不合適。

玉郎機構是上市公司,捐款還得走董事會程序,瓜田李下的,好說不好聽。

林氏今年又是建設院線、又是投資合拍片,再加上收購明報也掏了一部分,這兩年攢的家底都被榨乾了。

“個人啊!”

陶玉書盤算了一下,問林朝陽:“家裡存摺一直閒著呢吧?”

“嗯,一直閒著呢。”

“能有多少?”

“沒太注意,我去翻翻存摺。”

林朝陽吃完飯,把家裡的存摺都翻了出來。

這幾年夫妻倆人在香江,林朝陽在內地的版稅都是一年結一次,一直也沒用處。

“這裡有150萬!”

“這張有240萬!”

“加這張存摺,720萬了。”

……

夫妻倆把家裡的存摺翻出來仔細一算,竟然有3345萬之巨。

“都已經這麼多了嗎?”陶玉書現在每天想著公司的事,反而很少關注家裡的財政了。

“裡面有1600萬是服裝城的分紅,剩下的都是版稅。”

“版稅佔了一半?”

陶玉書的表情更加驚訝。

林朝陽解釋了兩句。

他的版稅膨脹主要集中這兩年,因為物價漲了,書籍價格也漲了不少。

《收穫》定價4塊5,《花城》定價3塊5,《當代》定價3塊8,今年新出的《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定價5塊6,而《棋聖》的字數要少一點,但定價也已經達到了4塊5。

受中日圍棋擂臺賽的影響,《棋聖》這兩年銷量長青,總銷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最近三年賣的。

1700多萬版稅當中,有近二分之一都是《棋聖》帶來的。

陶玉書聽完之後不由得咋舌,“之前只覺得你海外版稅高,沒想到現在內地的出版版稅也這麼多了。”

“這兩者不一樣。《棋聖》的情況很特殊,屬於趕上好時候了,書籍定價翻著番兒的上漲、老百姓又湊熱鬧。

你看《高山下的花環》,現在也一千多萬冊的銷量,稿費加版稅也就二三十萬。”

《高山下的花環》屬於軍事題材類作品,最開始幾年拿的都是基礎稿酬加印數稿酬,並不多。

後來改成了版稅,但銷量高峰期早過去了,一年也沒幾個錢。

盤完了家底,陶玉書問:“咱們捐多少。”

“這錢留著用處也不大,捐個整數吧。”林朝陽說。

饒是陶玉書心中也打算要“大方”一次,可還是被林朝陽的決定給鎮住了。

“捐3000萬?”

林朝陽點了點頭,“共襄盛舉嘛!”

陶玉書忍不住對丈夫刮目相看,眼中流露出愛慕之情。

“我們家出了個大善人!”她打趣著說。

決定好了這件事後,夫妻倆誰也沒聲張。

隔天一早,倆人驅車前往燕京市政府。

昨天從城外進城還沒太大的感覺,今天車子在燕京城內的大街上行駛著,街面上已經出現了不少亞運會吉祥物盼盼的身影。

左手舉著金牌,右手大拇指點讚的大熊貓形象,承載了中國人民對亞運會的期盼,也傳達著中國人向世界張開懷抱的熱切呼聲。

“同志,哪個單位的?有事嗎?”

到了燕京市政府門口,夫妻倆下了車就被大院門口站崗的哨兵給攔住了。

“你好,同志,我們來找亞運會基金會辦公室。”

第十一屆亞運會基金會是燕京市為籌措資金專門成立的組織,辦公地點就在市政府內。

“哪個單位的?請出示工作證。”哨兵又問。

林朝陽掏出了他好幾年沒用過的工作證,“燕大的。”

哨兵看了一眼他的工作證,態度和善了一些,“找人嗎?還是辦事?”

“捐款。”

“捐款?”哨兵立刻反應過來,這說的應該是給亞運會捐款。

“要捐款的話,你們直接匯款就行,有基金會的賬戶嗎?沒有我給你們寫一個。”

“有基金會的賬戶,不過我們要捐的數額有點大,銀行不好匯。”

哨兵狐疑的看著夫妻倆,又看了一眼兩人身後的汽車,剛才林朝陽出示了工作證,確實是燕大的。

那這麼看來,這位女同志應該是下海有成了。

他忍不住多看了林朝陽一眼,同志好福氣!

儘管心裡不認為有銀行還匯不了的錢,但人家畢竟是來捐款的,而且看樣子肯定不是小數目,哨兵說道:

“那你們登個記,我給你們聯繫基金會的同志。”

“好,麻煩你了,同志。”

夫妻倆登記著信息,哨兵拿起門崗的電話聯繫基金會。

過了十多分鐘,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從大院裡跑出來,哨兵介紹道:“張同志,就是這兩位同志要為基金會捐款。”

被喊作張同志的正要跟林朝陽夫妻倆打個招呼,突然看到林朝陽的臉,愣在了那裡。

“林……朝陽老師!哎呀,您好您好!”

“你是……”林朝陽面露遲疑,他印象裡可不認識這個小夥子。

“您不認識我,不過我認識您。我是燕大83級經濟系的鄺廣澤,在學校的時候見過您幾面。”

鄺廣澤熱情的自我介紹了兩句,林朝陽笑著跟他打了個招呼,又把陶玉書介紹給他,三人邊說著邊進了走進了燕京市政府大院。

進了辦公樓,上了三樓,鄺廣澤將夫妻倆領到了一間辦公室門口。

辦公室門口掛著“第十一屆亞運會基金會”和“燕京集資辦公室”兩塊牌子。

“我們這個辦公室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鄺廣澤解釋了一句,進了辦公室後,又將林朝陽夫妻倆介紹給了辦公室裡的兩位同事,還特意強調了林朝陽的另一層身份,夫妻二人頓時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

鄺廣澤給夫妻倆倒了杯茶,笑著說道:“哎呀,真是沒想到能在單位見到您二位。”

寒暄一陣,林朝陽進入了提起了這次來的目的。

鄺廣澤笑容更盛,“瞭解瞭解,感謝您二位的拳拳愛國之心。”

說著話,林朝陽將一堆存摺掏了出來。

鄺廣澤看著桌上的存摺,心中感到一陣溫暖。

他在基金會辦公室待了一年多,像這樣的場面他見過太多次了。

1987年春節剛過,亞組委集資辦公室收到一封來信,信封裡還夾著1元6角錢,那是江蘇鹽城建湖縣一名年僅12歲的小學生顏海霞向燕京亞運會的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