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誇張的銷量
到新聞聯播播完之後,陶玉書又叫服務員將電視播到了星空衛視中文臺,這家飯店安裝了走私來的衛星天線。
“這就是你收購的那個電視臺?”
“是。”
“二十多億啊!”田同志喃喃道。
“不止二十多億。要維持電視臺的運營,每年少說也要再投入十億進去。要不然,我也不會急著在國內落地。
我們是衛星電視臺,可以輻射整個亞洲,如果只困守一隅,實在是暴殄天物。”
陶玉書的話既是彰顯實力,也是在提醒領導這家電視臺的妙用。
一個國家不僅需要軍事、經濟這樣的硬實力,也需要文化和意識形態輸出的軟實力。
指望國內土到掉渣的電視臺承擔起這個任務是不現實的,星空衛視就是個很巧妙的載體。
陶玉書認為,在這一點上,她跟某些領導應該可以達成一些共識。
星空衛視落地國內談不上對外輸出,但卻是國內的一種幫扶。
因此,陶玉書的話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訴苦,田同志聽完後沒有急著表態,而是沉默著看電視。
用過晚餐,兩人帶著下屬們各自離開。
田同志還要在廣東待上幾天,而陶玉書則要去燕京跟艾同志“彙報”工作,兩人的見面算是一種默契。
出差一個多星期,臨近聖誕,陶玉書總算回到了香江。
這一個多星期可把她忙壞了,先跟田同志見面通氣,然後進京向廣播電影電視部爭取星空衛視落地國內。
又視察了林氏跟內地合拍的《霸王別姬》《赤壁大戰》《中華英雄》等幾部電影的情況。
目前進度最快的是《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從前年就在籌備,今年年中的時候就已經拍完了,現在後期製作也已經結束。
片子陶玉書也看了,水準令人驚豔,大出她的預料。不過這部片子陳懷愷出力甚多,正所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此效果也算合理。
陶玉書已經跟陳凱戈說好了,《霸王別姬》將報名明年的戛納電影節,也算是圓了陳凱戈的戛納夢。
謝靳導演的《赤壁大戰》進度比預想的要慢,從開春開機,到現在還沒拍攝完,謝靳的創作態度精益求精,看起來明年下半年上映就算是快的了。
《中華英雄》這部動畫電影的進度倒是中規中矩,如期上映應該不成問題。
回到家中,和林朝陽聊著這趟出差的收穫,可能是因為太累了,陶玉書說著說著竟然睡著了。
林朝陽憐惜的撩過她臉頰的髮絲,給她蓋上了被子。
翌日一早,陶玉書精神飽滿的起床後就打算去上班,林朝陽說:“公司又沒什麼大事,在外面跑了那麼多天,歇一天再去也不遲。”
陶玉書卻不肯,看著媳婦大步流星的背影,林朝陽只能無奈的搖了搖頭。
職場的風氣就是被你們這些卷生卷死的老闆帶壞的!
陶玉書走後沒多長時間,林朝陽收到了朱迪斯·瓊斯從美國寄來的《舌尖上的中國》的樣書。
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灑落在波光粼粼的廣闊的水面上,遠處有山巒隱現,湖面長堤一痕,漁夫渡舟。
《舌尖上的中國》的封面很有詩意,更有國畫的意蘊,可見是花了心思的。
翻開書,文章的內容都是林朝陽自己寫的,他一掃而過,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配圖上。
為了這些配圖,朱迪斯·瓊斯帶著喬和丹尼兩位攝影師在國內跑了一個月。
本來平凡的食物和製作過程,在光影、溝通的加持下似乎閃爍著微光,浸潤著勞作者的汗水與心意。
不僅賞心悅目,更承載了地域文化、生活情感和歲月的沉澱。
林朝陽對朱迪斯·瓊斯刮目相看,到底是做了二十多年美食圖書,抽象的文字經過經過這一番潤色,魅力更勝從前。
看過樣書後,他致電朱迪斯·瓊斯稱讚了對方一番,獲得他的認可,朱迪斯·瓊斯也很高興。
兩人又談起作品的出版,克瑙夫出版社對《舌尖上的中國》很重視,把書的上市時間定在了元旦。
這個時間點也是美國書市每年最熱鬧的時候,眼看著距離上市也沒幾天了,半個多月之前出版社方面就已經展開了《舌尖上的中國》的推廣宣傳工作。
朱迪斯·瓊斯聊過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出版,又問起林朝陽他小說的出版進度。
“蘆安上個月才收到稿子,具體的出版時間還沒定,但應該在2月份以後吧。”林朝陽說。
“這樣也好,時間上相差一兩個月,《舌尖上的中國》的熱賣說不定會反哺到你的新書上。”
朱迪斯·瓊斯對《舌尖上的中國》的銷量很有信心,《紐約客》今年因為《舌尖上的中國》銷量大增,這份影響力可謂獨一無二。
《紐約客》的讀者群體絕對可以算是美國最優質的讀者,《舌尖上的中國》在連載時就受到了這些讀者的認可,結集出版後銷量肯定不會差的。
一轉眼,元旦已至,紐約城。
鮑里斯走出公司的大門,這家公司在四十七街、第五大道和第六大道之間,規模不大,但地理位置很優越,這裡可是鑽石交易在中城區的重要中心。
可惜,這一切現在都跟他沒關係了,因為他又失業了。
此時他心酸又慶幸,心酸的是再一次失業,慶幸的是他竟然熬過了元旦。
該死的資本家們,你們根本不懂什麼是藝術!
即便認清了現實,可鮑里斯還是忍不住在心裡咒罵了一句。
他抬起頭,想邁開步子作出瀟灑的姿態,可一想到銀行卡里的存款,和馬上就要到期的公寓,腳步不由自主的沉重了起來。
更加悲慘的是,老天似乎也看到了他的窘迫,竟然在這樣的時候飄起了雪花。
洋洋灑灑的雪花從高大的建築縫隙中灑落下來,卻無法給鮑里斯帶來哪怕一點欣喜。
他腳步沉重的路過那些鑽石商人,整個白天,不管是下雨還是下雪,這些商人們都會一小群一小群的聚集在街上,用放大鏡仔細檢查那些珍貴的石頭,不相信商店裡的人工燈光。
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小小的鑽石從顧客手中滑落掉進縫隙的恐怖瞬間,那樣的時刻,人的心臟都會驟停。
鮑里斯腦海中回想著商人們的吐槽,嘴角露出苦笑,這種“街邊交易”他估計這輩子都沒錢消費。
路過四十七街的書店,它有一個在後世漫迷當中很響亮的名字——哥譚圖書市場。
這個“哥譚”跟蝙蝠俠沒什麼關係,哥譚是很多年前紐約的綽號,而這個綽號並不是什麼好聽的名字,它代表了愚蠢和癲狂。
哥譚圖書市場開了大半個世紀,因為恰好處於公司和公寓之間,這半年在廣告公司上班,鮑里斯時不時就會光顧這裡。
他買不起店裡的那些珍本圖書,總是會挑選那些打折雜誌或者是不知名作家的書,在鮑里斯的心裡,那些不知名的作家就和他一樣,都是懷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