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河川 作品

CodeGeass:南非風雲 OR1-EP5:大橋讚歌(2)(第3頁)

 即便赫爾佐格總督的動機是為了在任期內擁有更多的政績,他至少試圖探索一種長期可行的新方案。反對他的那些阿非利加布裡塔尼亞人,在遇到這些經濟問題時並沒有成熟的應對措施,只是一味地聲稱是那些不配做人的土著奪走了他們的工作和財富。

 麥克尼爾拋下這些思考,讓其他士兵集合,向著軍營西側前進。西部有一座土丘,若是這裡發生戰爭,也許它能夠成為用來抵擋敵人入侵的主要火力點之一。

 他的第一個命令是要求其他士兵和他一起穿越土丘、到達另一側。這個任務算不上困難,訓練有素的士兵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這項工作。麥克尼爾一聲令下,他本人一馬當先衝了出去,其他四十多人稀疏地跟隨在後方,看起來不大整齊。其他士兵望著這一行人消失在遠處,都有些感到詫異。基層軍官委託士兵或士官代為處理管理士兵的工作,是再正常不過的,但這些代理人多半會畢恭畢敬地同時應付雙方,而不是像麥克尼爾這樣拿出比原本主官更加兇狠的氣勢來操練士兵們。赫爾佐格總督下令大規模徵召土著參軍是幾天前的事情,這些僅憑著一腔熱血或是某些其他動機而入伍的土著人必然需要長時間的鍛鍊才能趕得上普通士兵的平均水平,麥克尼爾的做法多少有些急於求成了。

 “你說,這些人加入軍隊能得到多少好處呢?”

 “也許只是為了保命吧。”正在擦拭槍管的一名士兵回應同伴的疑問,“假設叛軍勝利了,我們的日子還會照舊繼續,他們這些土著就不一定了。”

 阿非利加布裡塔尼亞人在羅德西亞宣佈獨立後,迅速貫徹落實了他們的大部分綱領。其中,最主要的一條便是將他們的控制區建設成純正的布里塔尼亞人國家,不允許那些骯髒的土著玷汙布里塔尼亞人的血脈。阿非利加布裡塔尼亞人首先是下令一切用人單位不得僱傭土著人,而後又下令將各地的土著強制遷移到指定區域集中居住並以重兵看守。直接導致赫爾佐格總督放心大膽地徵召土著的,是北方發生的針對土著的屠殺行為。阿非利加布裡塔尼亞民兵組成的武裝集團見到皮膚顏色不一樣的人就開槍,有時連恰好被困在羅德西亞的土耳其人或西班牙人都難以逃過一劫。當阿非利加布裡塔尼亞人自以為可以依靠這種手段提高內部凝聚力時,他們將土著推到了絕境。除了拿起武器戰鬥之外,土著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周旋方法,總不能坐以待斃。

 麥克尼爾希望這些為了保命而參軍的土著青年能夠燃起鬥志,他很快就失望了。土著士兵繼續鬆散地跟隨在他身後,那樣子活像是為了應付上司的工作而決定敷衍了事的上班族文員。他想斥責這些不知輕重的年輕人,可他還是放棄了。揹著幾十千克重的包裹的前指揮官停下了腳步,站在土路旁看著這些士兵慢悠悠地從自己眼前通過。

 幾個小時之後,隊伍終於返回了營地,門口有一百多人圍在那裡,等待著這支奇特隊伍的迴歸。麥克尼爾毫無疑問地走在最前面,他一臉輕鬆地跑進了大門,卸下身上的全套裝備,又在附近慢跑了一陣,才坐在一旁的樹樁上休息。又過了十幾分鍾,其他士兵組成的大隊人馬才姍姍來遲。他們很快看到了坐在路旁的麥克尼爾,勞累和不滿驅使著他們上前討要一個說法。面對著眾人七嘴八舌的責難和諷刺,麥克尼爾不為所動。

 “說完了?”他淡漠地回了一句。

 聽到這句話,黑人士兵們忽然沉默了下來。有些消息靈通的士兵告訴他們,麥克尼爾是能夠以一抵十的戰鬥專家,萬一雙方打起來,他們能否打得過麥克尼爾還是個未知數。

 “我以為人在逃命的時候會用心一點,看來我錯了。”麥克尼爾站了起來,“共和曆152年(皇曆1943年下半年~1944年上半年),聯邦軍突襲鄂木斯克,我軍有一千多人因為還在睡覺,被當場炸死在床上。再往前追溯,共和曆150年(皇曆1941年下半年~1942年上半年),因為時任指揮官本人睡覺耽誤了五分鐘,我軍十幾萬人在凱瑟琳施塔特被包圍,只有67人倖存。”他回頭看到了其他圍觀的士兵,於是提高了音量,以便讓這些觀眾也明白他的想法,“我跟你們一樣,只是個普通士兵——但是,坦誠地說,我不想和你們並肩作戰,因為你們的下場大概是很快成為連戰場邊緣都摸不到的屍體。”

 他向著院內營房的方向走去,沒有人阻攔他。麥克尼爾所說的當然是事實,而且是被釘在恥辱柱上的經典反例。然而,這些土著人內心可不一定將eu當作自己的祖國,更不會將eu的歷史當作自己的過去。他們只是被迫參加這場戰爭,不戰鬥就只能等死。

 假如渾渾噩噩地消極抵抗也能求生,沒有人會想要充當英雄。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