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量者:無罪辯護 OR5-EP3:圍剿(1)(第2頁)
但是,他逐漸回憶起了自己所在的位置曾經有過一個臭名昭著的外號,難怪連本地的東盟軍軍官和士兵都捲入了販毒集團的生意。儘管他在戴斯蒙德·盧塔甘達的協助下不停地剷除這些販毒集團的觸角,並將其中幾個販毒集團驅逐,讓城鎮和鄉村能夠專注於恢復生活似乎仍然是奢侈。越來越多的可疑外地移民湧入,給他帶來了許多麻煩,也給當地農民的生存環境帶來了不小的考驗。
把這種移民行為稱為侵略似乎更恰當一些。藉助職務之便和其他種種藉口,麥克尼爾多次前往支持的外地移民聚居的村莊進行考察,說是要分析他們的管理方式是否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單從軍事化管理的角度而言,的辦法沒什麼不妥的,可惜他們並不是要訓練士兵,把這種折磨精神的訓練方法應用到平民身上,可能不是什麼出色的好主意。
每到麥克尼爾去參觀時,負責管理村子的民兵頭目就會採取各種方法向麥克尼爾表明他們的訓練成果。這些民兵首領向麥克尼爾吹噓說,他們的村民能夠百分之百地服從上級的任何命令;不僅服從,還有著驚人的執行能力。
“怎麼證明這種管理方式的有效呢?”麥克尼爾確實虛心地向對方請教,“讓村民和市民學會去做有用的事情,難得很。”
“如果他們願意在看起來無聊甚至是浪費時間的事情上傾注全部精力,這就意味著他們具備了應付各種艱難挑戰的能力。”其中一位民兵首領這樣向麥克尼爾解釋,“比如說,最大限度地打破他們那種無聊的自尊,直到他們認清自己作為個體是一無所有的。我可以讓一個村民用一個月的時間去搜集飼料,然後又立即讓他把飼料全部丟棄,而他不會有任何的怨言。”
“確實是非常軍事化的作風。”麥克尼爾咧開嘴笑了,“要是每一個村子都能按照這樣的氣勢去工作,恢復農業生產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了。不過,萬一上級的命令錯了,絕對的服從和快速的執行豈不是會造成沒法挽回的損失?比如說,您下達了一個命令後,又覺得這個命令不妥,打算撤回……這可不是需要迅速反應的戰爭,有時候一個決策帶來的效果需要長期觀察……”
從來沒有哪個民兵首領能正面回答麥克尼爾的上述問題。
即便這些外地移民確實讓麥克尼爾感受到了某種威脅,站在一種中立的立場上,他反而覺得自己沒有理由抱著過分的敵意。靠著自發性去組織工作,一旦發生了內部矛盾,看似聲勢浩大的組織就會馬上癱瘓,例如自由南洋聯軍。倘若自由南洋聯軍的核心也就是共和護國聯盟對構成聯軍的武裝組織有著絕對的控制力,東盟軍的收買和拉攏不可能讓這支聯軍停止攻勢。
自由南洋聯軍的暫時癱瘓為興亞會整頓東盟軍和繼續推行他們的西比拉系統工程建設項目提供了時機。剷除東盟軍內部的不同派系無疑會嚴重地削弱東盟軍的力量,即便那些軍閥本來就不聽從興亞會的指揮,他們的存在仍然能為興亞會提供對抗自由南洋聯軍的屏障。然而,軍閥之間為了爭奪販毒生意而競相使用僱傭兵攻殺友軍的行為讓韓處安震怒,他判斷這些軍閥失去了利用價值,決定繼續用更隱蔽的手段剝奪其勢力。
其中便包括用聽命於興亞會的強大武裝部隊、優秀的軍事指揮官接管部分地區的所有事務。
用軍人粗暴地對當地的日常行政事務橫加干涉確實不妥,但這是東盟過去幾十年間的常態。徹底結束亂象之前,採取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也是迫不得已。只有軍人掌握的暴力才能讓所有不法之徒望而生畏,只有掌握了暴力的軍人才能確保各項措施的推動。況且,興亞會中不乏一些仍然懷揣著昔日理想的東盟軍將領,他們能夠善用手中的權力,而不是將其用於瘋狂地謀取利益。
他學到了很多——不僅是應付長官和上級的辦法,也有應付普通村民和市民的辦法。當他認為自己能夠協助問題更快地得到解決時,他就給出更明確、更直接的回答;反之,他也只能用找不出任何錯誤的官方發言來敷衍了事。村民和村民代表衝著他發火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再說他們多半也不敢對他發火),誰都知道,困境來源於各個方面。
“但是,事情就是這麼滑稽。”會議結束後,他自言自語著,來到另一個辦公室裡會見他的客人,“有時候雙方都知道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是要選擇既浪費時間和精力又不能解決問題的發洩途徑。感性壓制理性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住在不發達的鄉村地區,碰上這種事也只能自認倒黴了。”換上了一身便服的俄羅斯人安慰他,“越是偏遠的地方,辦事越是依賴當地的通行規矩。”
“我知道……他們也知道,我們都想讓這裡的人們過上更好的日子。”麥克尼爾停止了訴苦,他的目光捕捉到了運動服上的商標,“……你什麼時候去日本旅遊了?難道你也和日本人有一筆生意要談?”
將近一年未見,弗拉基米爾·馬卡洛夫的到訪讓麥克尼爾驚喜交加。身在異鄉,尤其是排斥非亞洲人的東盟,他每向前邁出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稍有差錯,他和他的戰友們就會成為犧牲品。沒有什麼比另一夥白人更適合成為他們的盟友了,美利堅和俄羅斯的難民如今成為了同路人,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和一頭扎進鄉村的同時不忘了經營餐館的麥克尼爾相比,馬卡洛夫的日子過得相對好一些。他和麥克尼爾說,的大部分成員都試圖在東盟拿到一份文憑並從事更體面的工作,師範學校、鐵路公司中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的身影。幸好沒有俄羅斯人跟麥克尼爾爭搶餐飲業的生意,博尚提供的財務報告經彼得·伯頓整理後也沒有發現造假的痕跡,他們的穩定商業收入據點仍然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