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測量者:無罪辯護 OR5-EP5:共榮(15)
or5-ep5:共榮(15)
每個認識埃貢·舒勒的人都會說他更像是活在教科書裡的模板那樣標準——別誤會,這並不是什麼誇獎舒勒的話,而是暗示他簡直不像是正常人。如果說身居高位的學閥利用手中的權力阻礙學術和技術進步令人痛恨,那麼像舒勒這樣幾乎沒有個人生活並將全部精力投入於工作中的對立面也並不會讓人們更喜歡,許多人甚至寧可親近前一種人。
說他沒有個人生活,實在是誇大其詞,因為埃貢·舒勒不可能將他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用於工作,然而他的個人生活實則是工作本身,能夠讓他產生興趣並放鬆下來的也恰恰是他所著迷的各種科學技術。放眼曾經和舒勒共同工作的無人機開發團隊和現在處於他指導下的香巴拉浮島能源系統維護團隊,沒有哪個人能像他一樣在閒暇時間把構思和解答數學難題當成個人愛好,一個都沒有。
有些好心的助理覺得舒勒的生活狀況堪憂,拐彎抹角地向他提出建議。
“他們說,你該休息休息。”島田真司偶爾也這麼說。
“我對它的熱愛就像你對麻將的喜好一樣。”舒勒喝了一罐濃咖啡,把目光投向眼前的屏幕,電視臺正播放著東盟的總統候選人們激烈辯論的特別節目,“你曾經說,假如能讓你不停地打麻將,你無論如何也不會覺得疲憊……那就是我的心態。”
“哦,舒勒教授,請您不要誤以為我在不務正業。”儘管舒勒沒有在島田真司面前炫耀其天賦和努力的心思,但島田真司還是有些不舒服,“我的工作需要讓我去更多地觀察真實的人、具體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概念化的人。想更多地瞭解一個具體的人,那要通過社交,不是通過一堆死板的統計數據。”
舒勒沒有反駁島田真司的說法,甚至隱約對此表示贊同。被無聊的人際關係困擾或許是舒勒的研究工作中最讓他難以應付的障礙之一,有時候勝過理論或技術上的障礙本身。為著一個特定的目標奉獻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這是同處一個工作團隊中的成員們都應該認同的理所應當的共識,可惜一部分人空有才智卻沒有認知,另一些人有這個認知卻缺乏對應的能力,剩下的人則既沒有頭腦也沒有認知。把這些人集結起來工作實在讓舒勒頭疼,要不是他只需將頭腦中成型的方案拿出來按步驟完成,從零開始構造整個計劃會讓他在漫長而勞神費力的工作中變得短命。
不管怎麼說,舒勒可以不顧別人的異樣眼神而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他不能不管興亞會的壓力。因其特殊才能而作為非亞洲人破格加入了興亞會的埃貢·舒勒必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和麥克尼爾一樣,是一個作為非亞洲人而熱衷於亞洲復興事業的另類,一旦失去興亞會的庇護將立即置身險境。舒勒是個學究又不是書呆子,他當然瞭解自己的真實處境,一切能有助於他鞏固自己的忠誠形象的行為都是必要的。
比如收看毫無樂趣的辯論節目。
迄今為止,至少在公開場合,興亞會不僅沒有阻止其競爭對手參加總統大選,反而繼續用一些看似寬宏大量的條件表明其舉辦公平選舉的意願。例如,即便是自身不屬於任何組織的東盟成年公民,只要集齊了數千人進行登記,也能以個人身份參加總統大選。如果不是大名鼎鼎的東盟首富伊德里斯沙阿這一次成了韓處安的競選搭檔,他或許會用類似的方法收買大量東盟公民支持他殺入最後的角逐。
然而,這只是個表象。被興亞會的強大力量所震懾的各方人士很少願意跳出來表明自己的真實態度,他們還在觀望,尤其是想要確定當他們真正對興亞會構成嚴重威脅時會得到怎樣的下場。即便是有著幾乎和興亞會等同的政績且身為東盟總理的陳永春,也在宣傳工作中受到了重重阻礙。每逢陳永春的支持者在東盟各大城市或鄉村地區舉辦活動,興亞會如臨大敵,當地興亞會幹部、官員、軍人、警察、血盟團民兵一齊出動,動輒以非法集結為名衝擊集會並將陳永春的支持者投入監獄。暗殺和綁架更是屢見不鮮,興亞會內部各個派系的衝突也愈演愈烈。
好在興亞會到目前為止還不敢對陳永春本人動手。不僅如此,同樣身處攝像頭前的韓處安還要和顏悅色地同他的執政盟友兼競爭對手說著兩個人都不信的假話。因參加了總統大選而不得不參加同一電視節目的其他候選人也在場,不過他們的能力和聲望都無法與當之無愧的前兩名相比,整個直播節目成為了韓處安和陳永春的角鬥場。
身為東盟軍的首腦人物,韓處安出現在攝像機前的時候總是會穿著代表興亞會成員的灰色制服而不是軍服。軍隊必須遠離政壇,這似乎成為了各方的共識。
“最近有些傳言說,我和韓議長之間的關係惡劣得無以復加。”陳永春坐在圓桌另一側,和韓處安一樣面向攝像頭,以便讓全東盟所有正在收看節目的東盟公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真實一面,“這當然是謠言了。我和韓議長,工作上是搭檔,私下裡也是朋友。別的不說,2114年的時候,韓議長打算提名我出任總理。”他炯炯有神的雙眼始終沒有流露出半點動搖,“說是隻注重能否勝任,不看立場。說實話,我很慶幸能和這麼一位開明的領袖共事。”
所有收看談話節目的興亞會成員都感到有點難堪——陳永春顯然是以此指責興亞會最近明目張膽地動用大量人力遏制其競選活動。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用古教授的觀點來回答。”韓處安馬上拋出了興亞會創始人古國一教授的名頭,這是興亞會無論改變多少都沒法改變的起源,“在為亞洲復興的事業、為東盟幾百個民族的共同幸福奮鬥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分得清哪些分歧是根本性的、是反對亞洲復興事業的,而哪些是技術性的、是就亞洲復興事業的方法存在不同想法的。”他同時也不介意承認興亞會過去的一些錯誤做法,“只看立場的後果是換來一群打著支持亞洲復興事業旗號卻無能的敗類,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用立場作為評價一切事物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