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屬狂潮:自由之旗 OR6-EP1:群山之巔(16)(第2頁)
戰鬥持續了這麼長時間,雙方都感到有些疲憊。哈瓦少校指揮的伊拉克軍隊根本沒靠近核心戰場,只是在外部進行火力支援、壓縮信仰衛士團的活動空間,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伊拉克裝甲車和士兵被流彈擊中。顧不得休息的士兵們只得將支離破碎的屍體胡亂地堆積在野外,盼望著戰鬥結束後會有機會將屍體體面地安葬。
最悲慘的卻並非是死者,死了的人已經不必再受苦,那些將死未死且很快就要去死的人反而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絕望。他們或是被子彈擊中了要害,或是被炮彈炸得支離破碎,只剩下躺在地上喘氣的力氣。沒有人救得了他們,無論多麼堅定的誓詞、多麼狂熱的信仰,也無法在死亡真正到來時對抗恐懼和痛苦。他們註定不會是從戰爭中左右逢源的投機者,也不會是那些因其在戰爭中的偉業或擁護和平的主張而獲得讚譽的英雄。
他們是代價。
卻說查理·袁按照上級的命令突襲補給站,不巧和正在往補給站內撤退的敵方as機甲部隊相遇。敵人藉助建築物掩護負隅頑抗,而沒有掩護的a連1排很快在信仰衛士團的猛烈反擊下承受了不小的損失,一輛裝甲車被擊中後爆炸。心急如焚的查理·袁一面默默地抱怨著伯頓的多管閒事,一面決定請求伊拉克人協助作戰。他打的算盤一向精妙,作為亞裔最好別和白人對著幹,哪怕名義上伯頓是他的副手而且理應無條件地聽從他的命令而不是越級上報。
與此同時,瓊斯上尉下令其餘作戰部隊從正面推進,以便佔據補給站各處要地。他剛剛從麥克尼爾的彙報中得知一架奇怪的敵方as機甲出現在戰場上,而瓊斯上尉憑著多年以來的經驗斷定後面還會有更多的敵人。無論這夥不速之客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僅憑一架as機甲不可能改寫戰局,正如麥克尼爾的突襲也只是部分地打亂了信仰衛士團的部署而非直接扭轉戰況。
麥克尼爾發送回的緊急報告向瓊斯上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瓊斯上尉手下本來也沒有很多as機甲,抓住機會從敵方as機甲張開力場護盾的另一側發起襲擊這種事雖然用裝甲車和武裝直升機也能完成,但這二者在機動性上都比不上as機甲,使得負責突襲任務的作戰單位可能陷入危險。
“……這很難辦啊。”瓊斯上尉始終不敢將手裡的as機甲派去幫助麥克尼爾,一方面他相信麥克尼爾的能力,另一方面他害怕在戰鬥中承受過高的損失會讓他成為長官責難的對象,“那就最好不要和對方糾纏。”
“我會盡量克服。”麥克尼爾的答覆讓瓊斯上尉安心了不少,“眼下,我們需要防備敵人將其他裝備了光學迷彩的as機甲部隊送入戰場。”
放心的瓊斯上尉有條不紊地下令讓手下穩步推進,然而剛才向他彙報的麥克尼爾馬上就後悔了,因為忙著躲避身後的凶神惡煞的麥克尼爾猛然間發現建築群中竟然還藏著和敵人所使用的as機甲型號相同的戰爭兵器,儘管這些as機甲的塗裝顏色有所不同。一架as機甲已經如此難以對付,更別說這麼多很可能同樣安裝了那種特殊設備的對手了。
這會是個陷阱嗎?不,這麼一支小規模美軍作戰部隊不值得敵人如此大張旗鼓,哪怕是再算上吉歐特隆公司的新型測試用as機甲,大費周章地用1宰牛刀殺雞,實在不划算。
趕在阻擋在正前方的敵方未知型號as機甲開火前,麥克尼爾敏捷地沿著左側的道路轉向。敵方駕駛員在電光火石之間難以迅速反應,下意識地繼續開火,炮彈沒有瞄準麥克尼爾而是朝著追逐麥克尼爾的那架as機甲飛去。倉促中開啟力場護盾進行防禦的特殊as機甲雖然避免了被友軍擊斃的結局,但也因此無暇調整行動軌跡並一頭扎進了旁邊的廢墟。力場護盾只能阻擋外來攻擊,並不能讓as機甲避免摔倒或跌落。
疲於奔命的麥克尼爾一刻不停地在補給站內不同功能區來回轉移,不想又有一架rk-91型as機甲擋在他面前而且背對著他。被敵人打得只能逃避的怨氣一股腦地發洩出來,這架不幸的青蛙人轉瞬間就被麥克尼爾從背後斬斷。從正面準備開火射擊的伯頓連忙停下手中的動作,免得誤傷麥克尼爾。
“是俄國人嗎?”伯頓拍了拍胸口,“那樣式和俄國人的zy-98很像。”
“確實很像,而且即便是並非同一型號,我們也有將其歸罪於俄國人的理由……但不是現在。”麥克尼爾得到了片刻的喘息之機,“俄國人沒有理由幫助信仰衛士團,別忘了信仰衛士團正在北高加索地區招募戰士,這也嚴重地影響了俄羅斯的安全。”
“那倒也是,畢竟我國也沒有理由支援一個雖然能牽制對手但同樣會直接危害自己的武裝組織。”伯頓哈哈一笑,轉而變得嚴肅起來,“……你有把握擊敗這支憑空出現的神秘as機甲部隊嗎?”
“沒有。”麥克尼爾毫不猶豫地答道,“既有能防禦一切攻擊的護盾,又有能瞬間剷平一切障礙物的武器——我猜連舒勒的小型車載激光炮都做不到,得換成天基武器才行——沒有同等程度的裝備,我們沒有勝算。”
裝備不行,靠技術也不是不可以——伯頓本來想這麼說,但他忍住了。上一次敵方駕駛員是個瘋子,這一次他明顯看得出敵人更加訓練有素,並不是能用同樣的投機取巧辦法擊退的,再說上一次的作戰記錄說不定也被敵人反覆鑽研了幾十遍。
“……那就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逃跑?”伯頓黑著臉,“我們迫切地需要一場全面的、徹底的勝利,而不是敵人的施捨。”
敵人的目的是增援被圍困的友軍,因此無論戰果如何,信仰衛士團和他們那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盟友也必須迅速離開。
“沒辦法。”麥克尼爾嘆了一口氣,“你得慶幸我們是美軍而不是從屬於某個不知名的伊拉克民間武裝組織,不然敵人絕對會想辦法把我們擊潰。”
不過,麥克尼爾也沒有打算束手就擒。從外部而言,美伊聯軍佔據優勢,信仰衛士團被越來越向著內部壓縮而且失去了週轉的餘地。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以補充上來的伊拉克人作為先頭部隊的突擊部隊從兩個方向攻入補給站並牢固地控制了前線據點,讓之前還能隨意地射擊缺乏掩護的美軍的信仰衛士團步步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