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河川 作品

櫻花大戰:蒼翠餘燼 OR8B-EP3:進取(1)(第2頁)

 南庭軍的封鎖戰術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西部山區被圍困的帝國軍火力點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內就紛紛啞火了,再也無法對南庭軍的空中補給線造成任何威脅。此外,南庭軍還開展了關於廢物利用的一系列訓練,旨在最大限度地把繳獲的帝國軍武器裝備及其丟棄的廢物化為己用。這些措施有效地緩解了南庭軍登陸部隊面臨的困境,南庭軍士兵們也為找到了就地徵用布里塔尼亞平民個人財產的藉口而竊喜。

 不過進軍西部山區的南庭軍偶爾仍然能收到直升機或裝甲車被移動速度相當快的帝國軍新型武器擊毀的消息。根據部分倖存者回憶,載著那種新型武器的帝國軍裝甲載具的移動速度也很快。擔心帝國軍利用這種新型載具運送補給資源的南庭軍不得不正視浮出水面的又一個難題,儘管這問題並不致命。

 暫時沒想通帝國軍會把重型火炮和戰術導彈發射臺藏在哪的羅根著實過了幾天低調的清閒日子,他和南庭軍士兵們包圍在彈盡糧絕的帝國軍火力點外,用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德語輪流勸降,甚至還在正午或傍晚公然在被圍困的帝國軍士兵們面前表演大吃大喝——要是有帝國軍士兵不知好歹地從山洞裡探出頭來打一槍,回報他們的就是直升機發射的火箭彈。

 “你可把他們都害慘了。”秦寒霜有時也來湊熱鬧,“不聽你這些話,他們還能忍飢挨餓地多堅持幾天,現在你在下面大喊大叫,他們怕是要提前幾天餓死。”

 “我就是想不明白,你說他們這麼能吃苦、可以在山洞裡餓著肚子拿著沒子彈的金屬棍跟我們繼續對峙下去,怎麼就不能把這份意志拿去對付騎在他們頭上的布里塔尼亞貴族呢?”說到這裡,羅根不由自主地嘆了一口氣,“還是說,他們的意志本來就是在下跪磕頭喊誓言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所以用不到別的場合?”

 “他們覺得騎在他們頭上的是你我,不是布國貴族。”秦寒霜坐在羅根身旁,從身上找出了一個呈現出暗灰色的金屬塊,“你來看看……早上巡邏的時候發現的。”

 羅根好奇地接過金屬塊看了一眼,發現其中一面非常光滑,其餘粗糙不平的位置應該都是斷口。他拿著金屬塊比劃了幾下,也沒想出這東西原本要安裝在什麼上。

 “可能是車輪的一部分,或者是某個貴族的收藏品的殘骸。”羅根本來想告訴秦寒霜不要隨便撿來路不明的金屬製品,但他隨即又想到這個平行世界還沒充分開發原子能,對放射性的利用程度也較低,“最保險的辦法,當然還是拿去鑑定一下。專家也許會胡扯,咱們連胡扯都說不出個答案來。”

 “羅根,有人下來了!”

 南庭軍士兵的叫聲吸引了羅根的注意力,他順著山坡向上望去,剛好看到一名只穿著褲子的帝國軍士兵從山洞裡跑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南庭軍的陣地靠近,還高舉著雙手,一副要投降的樣子。害怕此人要詐降的南庭軍士兵們紛紛舉起了步槍,但羅根馬上就告訴他們不必緊張,因為山洞裡又跑出來了一名帝國軍士兵,看樣子明顯是要把前面跑出來的那傢伙抓回去。

 先逃出來的帝國軍士兵或許是因為體力不支,跑得比後面的人稍微慢一些,終於在半山腰位置被追上了。兩人隨即毫無形象地扭打在一起,先是拳腳相加,打了不到半分鐘就只剩下了撕扯對方的頭髮的力氣。蹲在山坡下方吃燒烤的南庭軍士兵們見狀,起勁地喊著要兩人打得再精彩些,又有士兵當即開了賭局、拿近日繳獲的物品做賭注,只有兩三個士兵勸羅根儘快派人把願意投奔他們的那名帝國軍士兵救下來。

 “這……”羅根遲疑了片刻,把秦寒霜往前一推,“秦,交給你了。”

 沒想明白羅根為什麼突然變得這麼謙讓的秦寒霜只好帶人上山,往常他們走完這段路至少要丟下八名南庭軍士兵的屍體,而此刻的帝國軍卻只能藏在山洞裡祈禱著上帝降下奇蹟來拯救受南庭軍圍困的戰友們。羅根安排的其餘士兵緊張地注視著山洞口,如果殘存的帝國軍士兵想要趁機偷襲,他們一定會讓那些布里塔尼亞人為這份小聰明而後悔。

 秦寒霜帶人來到山上時,兩名帝國軍士兵的決鬥已經到了最後階段。連揮拳的力氣都失去的兩名士兵互相用牙齒撕咬著,身上和臉上滿是血跡,樣子跟剛享受完饕餮盛宴的食人生番沒什麼區別。看得心驚肉跳的秦寒霜連忙下令將兩人分開,沒想到那名下山來投奔他們的帝國軍士兵已經殺紅了眼,見人就咬。憤怒的南庭軍士兵險些當場將其擊斃,多虧秦寒霜勸阻,才勉強留了投降的士兵一條性命。

 “有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投降的人多了,布國人為劃分的銅牆鐵壁也就瓦解了。”秦寒霜帶著投降的士兵和另一名被俘虜的士兵返回陣地旁,好奇地問羅根為何相信這士兵並非詐降,“但……布國在非洲扶植的盟友都那般癲狂,我幾乎不敢相信他們也有會投降的一天。”

 “他總不能把炸彈藏在褲子裡吧。”羅根笑了笑,他身旁的南庭軍士兵也忍不住笑了,“如果他穿著衣服,或是身上再幹淨一些,我也會懷疑他是來和我們拼命的。非洲的情況,我不大瞭解,那邊受布里塔尼亞支持的叛亂武裝人員很可能比帝國軍更能忍受惡劣的生存環境……是了,對歐洲人的仇恨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

 到這天夜間,段英名指揮的各部隊陸續接收了前來投降的帝國軍士兵。喜出望外的段英名隨即下令讓這些投降的士兵在附近向負隅頑抗的敵人搖旗吶喊,希望能讓更多帝國軍士兵儘早放棄抵抗,不料第二天竟然再沒有任何人來投降,反差之大令段英名懷疑人生。

 類似的問題也困擾著南庭軍指揮官們。古往今來兩軍交戰,所謂殲滅敵軍數量不僅包括傷亡人數,也包括放下武器投降的人數,但這條規律似乎對查理三世時代開始以來的帝國軍不適用:前方有多少帝國軍,其對手就必須將其一個不剩地殲滅。阻礙帝國軍向南庭軍投降的除了士兵們對帝國和查爾斯皇帝的高度忠誠之外,也包括帝國軍頗有先見之明地在兩軍之間建立的猜疑之牆。只要投降的帝國軍士兵中出現願意和受降的南庭軍同歸於盡的詐降者,南庭軍就會在本已高漲的復仇欲的驅使下徹底拒絕投降,從而也斷絕其他立場不大堅定的帝國軍士兵的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