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世那有聖人,都是為了錢。人世那恩得啊吃人東西要還的
塵世眾生相:人性、利益與感恩的交織
在這紛繁複雜的人世間,我們常常追尋著所謂聖人的蹤跡,卻驚覺那不過是縹緲於傳說與理想境界中的幻影。現實裡,人們奔波勞碌,大多為了那被視作生存根基與價值衡量標尺之一的錢財。而在利益往來的交錯縱橫間,又有一條無形卻沉甸甸的準則橫亙其中:吃人東西要還。
回首往昔歲月,封建王朝的歷史長卷徐徐鋪展,我們看到諸多帝王將相,他們看似坐擁天下、尊榮無限,被史官以聖君賢相之名記載,然深入探究,背後又何嘗不是與利益的糾葛纏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們南征北戰、開疆拓土,雖有雄才大略之名,可又有多少是為了純粹的蒼生福祉?更多的是為了鞏固統治、擴充財富與權勢範圍。那連年的征戰,耗費無數民脂民膏,百姓們以賦稅、徭役的形式奉獻出自己的勞動成果,而帝王們則用這些構建起自己的宏偉霸業。這其中,是一種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之間利益的索取與付出,雖有盛世之名,可底層民眾依舊在生存邊緣掙扎,為了那一點飽腹之資辛苦勞作,與所謂聖人治理下的理想世界相去甚遠。
再看那商業繁榮的明清時期,徽商、晉商等商幫崛起,他們走南闖北,以精明的商業頭腦積累起鉅額財富。表面上,他們在各地修建祠堂、鋪路架橋,似有善舉之名,可背後又何嘗不是為了提升家族聲譽、拓展商業人脈,以獲取更多的商業利益?他們在商業交易中錙銖必較,利用信息差、地域差賺取差價,與合作伙伴之間亦是利益當先。當一方給予另一方商業便利或資源時,必然期望在未來得到相應的回報,或是同等價值的貨品,或是有利的商業合作機會。這便是塵世中的商業法則,與聖人所倡導的無私奉獻、捨己為人似乎背道而馳。
時光流轉至近現代,工業革命的浪潮席捲全球,資本的力量洶湧澎湃。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們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首要目標。他們開辦工廠,僱傭工人,看似為社會創造了就業機會,推動了經濟發展。然而,工人長時間在惡劣的環境下勞作,卻只能獲得微薄的薪水,而資本家們則坐享其成,將大部分利潤收入囊中。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利益剝削關係,與聖人所描繪的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大相徑庭。即使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過程中,雖以人民利益為導向,但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裡,人們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利益的權衡與取捨。企業之間競爭激烈,為了市場份額、利潤收益,各自施展渾身解數。員工們努力工作,期望獲得更高的薪酬、更好的福利待遇以及職業晉升,這一切都離不開利益的驅動。
在這塵世之中,人們對利益的追逐並非全然是負面的。正是這種對財富的渴望、對利益的追求,成為了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一股力量。科學家們為了科研經費、專利收益以及名譽地位,投身於科研事業,他們的研究成果推動了科技的革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發明家們苦思冥想、反覆試驗,期望將自己的發明創造轉化為商業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新的產品和技術應運而生,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便利與可能。文藝創作者們為了版稅、票房、收視率等,創作出豐富多彩的文學、音樂、影視等作品,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在這追求利益的洪流中,我們也不能忽視道德與感恩的存在。
當我們從他人處獲得物質的饋贈、幫助或機遇時,感恩之心應如清泉在心底流淌。感恩是一種對他人善意與付出的尊重與回饋,它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溫暖、和諧。在家庭中,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子女,子女成年後理應孝順父母,以關愛、陪伴和物質上的贍養作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在朋友之間,當一方在困難時刻伸出援手,另一方則應銘記這份情誼,在對方需要時給予同樣的支持與幫助。在社會層面,那些接受了社會福利、慈善救助的人們,若有能力,也應積極回饋社會,參與公益事業,將愛心傳遞下去。古有韓信,年少時受漂母一飯之恩,後功成名就,千金相報,此乃感恩的典範,傳頌千古,讓後人明白受人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