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生命不是誰講的,該死,該活。而是卻數已到。(第2頁)
善行,則是善念的外在彰顯,是將內心的慈悲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橋樑。一個微笑、一句安慰、一次讓座,看似微不足道,卻如點點星光,照亮他人的生活。或許是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贈一本書、一件衣物,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溫暖與人間的關愛;或許是在街頭巷尾,為流浪的小動物提供一份食物和庇護,給予它們生存的希望;又或許是在他人遭遇挫折時,給予真誠的鼓勵與支持,助力他們重新站起來,勇敢地面對生活的風浪。這些看似平凡的善行,實則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它們如春風化雨,滋潤著乾涸的心田,傳遞著愛與希望的火種,在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之間編織起一張緊密相連的善之網。
每一次的善舉,都是在命運的琴絃上彈奏出的和諧音符。當我們以善待人,收穫的不僅僅是他人的感激與尊重,更是內心的充實與安寧。這份內心的寧靜,猶如堅固的堡壘,使我們在命運的風暴中屹立不倒。因為善行所積累的善根,如同肥沃的土壤,滋養著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在面對命運的劫數時,擁有更強的韌性與力量。它並非能讓我們徹底擺脫命運的軌跡,畢竟命運的宏大與神秘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但卻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命運的走向,減輕命運的打擊,讓我們在困境中找到轉機,在黑暗中看到曙光。
在歲月的長河中,無數仁人志士以善為燈,照亮了自己也溫暖了他人。古有范仲淹,心懷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的善舉惠及萬千百姓,不僅贏得了生前身後名,更為後世樹立了一座不朽的道德豐碑;今有白方禮老人,蹬三輪車近二十年,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資助了眾多貧困學生圓了讀書夢,他用善行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雖身處平凡卻鑄就了偉大。他們的事蹟如璀璨星辰,鑲嵌在歷史的天空,激勵著我們不斷踐行善念,播撒善根。
人生之路,漫漫修遠。讓我們以善念為燈,以善行為徑,在命運的旅途中堅定地走下去。或許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我們會發現,那些曾經以為難以逾越的命運劫數,已在善的力量面前悄然退去,留下的是一路繁花似錦,滿徑芬芳馥郁。因為,善,是命運的解藥,是心靈的歸宿,是生在這紛繁複雜的人世間,人與人之間的眼神交匯往往蘊含著千言萬語,可有些眼神,卻著實讓人心裡直髮怵,生出一種害怕又陌生的感覺來。
有時候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與迎面而來的陌生人目光偶然相接,那眼神里沒有絲毫的溫度,冷漠得就像寒冬裡的冰碴子,直往人心裡鑽。彷彿透過那雙眼,看到的是一片未知且冰冷的世界,讓人瞬間覺得自己像個誤闖入禁地的外來者,本能地想要躲開,逃離那讓人不自在的注視。
又或許在某些場合裡,會遇到那樣的人,他們的眼神中透著一種審視,好似要把你從頭到腳看穿一般,銳利得如同鋒芒畢露的刀刃,每一道目光都像是在掂量、在評判,卻又讓人摸不透他們到底在想些什麼。在這樣的眼神下,自己彷彿變成了一個透明的物件,被放在聚光燈下,無處遁形,心裡的不安和害怕便油然而生,只想趕快從那壓抑的氛圍中脫身。
還有的眼神,帶著一種難以言說的疏離與陌生,即便彼此身處同一空間,可那目光裡傳達出的距離感,彷彿隔著千山萬水,讓人覺得無論如何都無法靠近,更難以與之產生共鳴或是交流。那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隔閡感,看著這樣的眼神,就像站在迷霧重重的荒原,茫然又無助,只能任由那種害怕和陌生的情緒在心底蔓延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