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火青 作品

第二百零九章 旋液分離(第2頁)

            

            

                是以,能不知其所以然而成其然。
            

            

                少許奪朱紫廢料經過細沙衝擊研磨,化作大小相對均勻的十微米級顆粒。
            

            

                再借助工具,其密度也被估出。
            

            

                數據未必很精確,但至少有了細化方案的基礎。
            

            

                時間來到五月二十三。
            

            

                洪範寫完了五支碳筆,不知用了多少紙張,終於完成設計工作。
            

            

                接下來是驗證環節。
            

            

                以沙世界將沙子細化至能夠控制的極限,而後按照不同方案直接塑形出器械。
            

            

                密度梯度方案是最早被否決的。
            

            

                倒不是方法不行,而是無法獲取合適的密度梯度溶液。
            

            

                洪範聽說過氯化銫梯度溶液,前世常被用來從dna中分離rna。
            

            

                但他不知道的不僅是這玩意該如何製備,還有這種原子序數五十五的元素在大華是否已被發現,即便被發現了又被冠以什麼名字……
            

            

                此外比較出名的是蔗糖梯度溶液。
            

            

                原材料很輕易就買到了。
            

            

                前世有所耳聞的製備方法也較為簡單——在製備不同密度的蔗糖初始溶液後,分批次添加即可。
            

            

                然而或許是欠了些技術訣竅,洪範搞出來的東西穩定性極差,無法用在生產。
            

            

                旋風分離器設計起來最簡單,可是實踐下來效果也不佳。
            

            

                氣體和固體顆粒在旋風分離器中的運動非常複雜,在任意一點都有切向、徑向和軸向速度,並隨旋轉半徑而變化。
            

            

                流體力學計算模擬極其複雜,沒有計算機的幫助完全無法求解;所以洪範只能反覆以沙模實操,利用多級葉片控制調節進氣速度。
            

            

                氣速過小時,分離效率太低。
            

            

                氣速過高時,一不小心就會產生渦流和返混現象,反而造成汙染。
            

            

                無論怎麼修改,最後出來的產品純度都不夠。
            

            

                一個個方案被證明失敗。
            

            

                直到五月二十六,洪範最後在旋液分離器這兒見到了曙光。
            

            

                旋液分離器的原理與旋風分離器大致相同,是一個內部刻制螺線的錐型器設備。
            

            

                料液由上端圓筒部分以切線方向進入,作旋轉運動而產生離心力,下行至圓錐部分時會更加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