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火青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七章 自上而下

“火器確實有它的優點。”

 莊立人說道。

 “威力巨大,批量生產的成本更低,凡人操演幾天就能使用……”

 “但問題也很多。”

 他將火繩槍遞給洪範,指了指夾頭裡尚在燃燒的火繩。

 “以瞻州為例,凡是海族登陸,必然會炮製連綿陰雨天氣。”

 “尤其是關鍵大戰,次次都有暴雨,火器完全無法發揮。”

 “炮製”這個詞,聽得洪範心頭一凜。

 哪怕是前世,人類對天氣的干預能力也很有限。

 “勝州那邊好些,不過依然只能輔助。”

 莊立人繼續道。

 “你見過蝗災嗎?”

 他轉過身來,突然發問。

 “沒見過,但聽說過。”

 洪範回道。

 “我年輕時候見過幾次。”

 莊立人追憶道。

 “勝州西疆,蟲介們掩殺過來的時候就像是蝗災,鋪天蓋地、無心無懼,是以稱潮。”

 “你手上這半天才能打一發的玩意,放在那邊毫無意義。”

 “炸藥與火炮好些,但前者是一次性,後者開火後需要冷卻、清理,半個時辰不過能打六七發——大概就是抽刀斷水、聊勝於無吧。”

 “歸根到底,每當蟲潮到了城下,還是要以重甲鐵刀解決問題。”

 他嘆了一聲。

 洪範默然頷首。

 此刻,他手上攥著的火繩槍其實並不落後。

 完整的機械瞄準、顆粒化火藥、紙殼定裝、扳機擊發……

 相比明清時期的鳥槍,已然更為精良。

 然而哪怕在上個世界,從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騎兵依然是野戰的統治者。

 火炮固然在拿破崙時代大放光彩,但作用更多在於破壞陣型與士氣。

 法國大革命的瓦爾密戰役中,普法雙方一共十萬人對射了兩萬發炮彈,結果法軍傷亡三百餘人,普軍傷亡一百八十人。

 這還是一七九二年的歐洲火炮。

 面對士氣不會崩潰的敵人,實心彈的殺傷力確實有限。

 “老實說,火器在北疆應當是能派上更大用場的。”

 莊立人收拾心情,轉過話鋒。

 “只不過鎮北衛一向自行其是,所以只要情勢不嚴峻,朝廷從來不會支援軍械。”

 “你可能不知道,我們這邊運往那邊的水泥,可是要他們出全價的。”

 他笑了笑。

 “對外的方面剛剛都說了。”

 “對內,我人族自祖龍天降,歷朝歷代都是以武道立國。”

 “火器不被看重,最關鍵在於對武者的作用不大。”

 莊立人取回火槍,撫過筆直的槍管。

 “這把槍是大匠手製,堪稱精品。”

 “但即便如此,二十丈外就談不上精準;三十丈外能不能打中,與其說是靠瞄,不如說是靠湊。”

 “此外,彈藥裝填與激發也太過麻煩。”

 “你這種修行火屬性功法的也就算了。”

 “換別的武者難不成還要隨身帶火摺子,開打前先點了火繩?”

 “相比武道,火器限制太大,歸根到底不如武者。”

 莊立人做下理所當然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