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強 作品

第六百一十七章 包船王的壓力 (二合一)(第3頁)

  而且很多家族掌舵人都擔任著某一行業協會的會長,在這一行業裡有著極強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香華會不僅僅是產業沒有得到發展,影響力也是大不如前,在很多行業上面,已經沒有香華會的發言權。

  金融上面話語權在遠東會和東華會,地產方面的話語權也在東華會,紡織工業協會主導權還是在東華會手裡。

  至於新成立的電子半導體協會,裡面大部分成員都是東華會成員或者是親東華會成員。

  而香江涉及各產業的工業協會,今年換屆之後,也被東華會主導,不僅會長是東華會成員的王善彬、三位副會長中,東華會也強勢佔據兩位,分別是華芯科技集團總裁楊成斌,淘大集團總裁徐鴻飛。

  至於說曾經三大會,香江地產建設商會已經被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香江地產協會,不再只有華資地產負責人才能夠加入,凡是企業總部在香江的都可以加入。

  第一任會長是由張光文出任,副會長李肇基、李超人、鄭煜桐,常務董事涵蓋了香江地產上市公司排名前二十的負責人,另外還要加上欣建置業總裁甘慶林。

  而香華會這邊,沒有一人成為常務董事,他和包船王、胡印湘、王寬誠只是協會普通會員,他更是從曾經的主導變為了現在可有可無的存在。

  另外兩大會中的馬會雖然依舊風光,但早已沒有了曾經的威勢,現在更多隻是對馬喜愛之人一個交流平臺。

  遊艇會已經是一盤散沙,雖然還存在,但已經沒有什麼凝聚力,甚至很多擁有遊艇的已經不再加入這一協會,李國保更是成為了首個退會成員。

  回顧這幾年的發展,香華會已經不能夠用失敗來形容,若說誰要為此負責,那麼一定是他和包船王。

  人都會比較,要說香華會成員沒有想法,只怕誰也不會信,現在更多還是因為幾大勢力已經成型,上了船之後不是想下就能夠下的。

  他也同樣能夠理解包船王內心的感受,更能明白包船王為香華會的付出。

  要不是想要將香華會扭成一股繩,包船王何至於賣掉自己經營半輩子的環球航運,更加不可能因為資金問題丟掉了九龍倉。

  “鈺剛,這不能夠怪你,只能說好運並沒有站在我們這邊,更沒想到因為我們的傾向於成為各方針對的對象。

  而這些勢力也非對北方有什麼看法,而是希望在北方市場有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我們卻成為了這些勢力眼中的最大阻礙。

  或許這位青年只是調景嶺普普通通村民,亦或許沒有李建輝的出現,我們華資家族現在只怕依舊維持著相對的團結。”

  曾經幾十年的大題格局都沒有怎麼變化,從李建輝1977年開始出現在大眾視野,其局勢變化超乎了大多數人的想象。

  曾經近百年壓在華資頭頂的四大洋行兩個被收購,兩個被壓制,英資和華資開始異位,從此華資開始攪動風雲。

  因為東華會的成立,也推動了各大家族聯合,正式讓其步入了商業財團時代。

  短短几年時間,有著無數家族崛起,甚至是登頂頂級豪門,伴隨著也有無數家族衰落。

  四大家族何李利高,已經處於頂級行列的只剩下了東亞李家以及何家,曾經的新老幾大船王,董家一落千丈,包許趙曹地位也是大降。

  曾經地產五虎,新鴻基依舊強勢,長實更是後來居上,大昌成為了恆基附屬,恆隆穩步發展,唯有合和實業,兜兜轉轉六七年,市值別說和這些大型地產企業相比,就是一些中型地產企業也已經將其甩在了身後。

  只可惜包船王並不認為香華會發展到今天是因為李建輝,而是香華會最開始發展方向就錯了,只是一些話他並不好直說,免得傷了兩人的情分。

  只是現在已經走到這一步,他也只能夠儘可能去補救,這次在華東市場投資製造業,以幫助這些企業更好發展,甚至推動這些企業產品走向海外,就是他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