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的懶羊羊 作品

第七百五十九章 神明的塑像(第3頁)

 小佛像全身金燦燦,看起來是由黃金澆灌的一樣,是一整座金身像。

 頭頂上一個個疙瘩的肉髻,據張清燭小道士對佛教的簡單瞭解,這似乎是佛教神明的地位象徵,似乎是隻有最尊貴地位的頂級神明才能擁有,也就是佛祖級別的佛。

 碩大的耳垂近乎下拉到了嘴唇的位置,福相十足,安寧祥和,只是,那個嘴唇,總是顯得有點怪異。

 張清燭看著那個小佛像的面容,幾乎是本能地,就想著要笑出來,不用之前兩人的話提醒,他第一時間就可以感受到那小佛像好像要笑出來一樣。

 就像神樂鹿鳴和御手洗感受的一樣,他也覺得,那小佛像隨時都要憋不住似的,如果這個小佛一口噗嗤笑出來,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反倒是符合眾人的期待。

 除了這一點之外,其他的方面,倒是跟其他同類型的雕像並無二致。

 不過呢,張清燭感覺還挺好,就神像而言,他的觀感,兩世為人的他,基本一致,前世的他對於宗教的瞭解不多,不過得益於信息社會,對於什麼方面幾乎都可以說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嗯,一點點膚淺的瞭解。

 而這一世,他對道教自然是很瞭解,至少是一個不錯的瞭解吧,而對於佛教,不管基於什麼原因,與道教並列的佛教,龍虎山道人也不算得陌生,見不到人,可典籍與卷宗留下的記載是一點不少,他雜七雜八也讀過一些。

 綜合兩世的見聞,他有一個觀感,也是一個結論:道教的神像,跟佛教相比,有著極其巨大的差別,幾乎是天壤之別。

 道教的神像,都挺難看的,而佛教的神像,則相反,都挺好看的。

 雖說,這也是兩教的一個實踐差別的體現,道教不重視信仰中的神明,而佛教信徒則對於偶像崇拜十分看重。

 佛教的雕塑,但凡是有條件,都會精益求精,追求雕塑的高大與神韻,有一些甚至會塑造金身,如果條件不允許,或者實在是體型巨大,塑金身過於奢華而成本太大的話,那起碼也會要求在表面鍍一層金水。

 反觀道教,在神靈崇拜的實踐中就寒酸得多了,老實說,不說前世,就僅限於這一世所在的龍虎山,除了兩尊主神像之外,其他的神明雕像,都很難令人感到有多滿意,不說費金費銀的,就單說一個神像木雕的雕工,多是粗糙的,看的出經手人的態度很敷衍。

 不重視啊!

 可是,事情有它很古怪的一面,就佛教的理論,似乎他們是不認為有神的存在,所謂的佛,寬泛意義上的佛陀,這個詞的實質意義,他記得是,“覺悟的人”、或者是“圓滿的人”?

 可偏偏給他的實質觀感確實很不一樣,當然,這一世,接觸少,就見過的那個和尚,一個活的一個死的。

 應當是不算數的,前世的印象還不能說就是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