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遙42 作品

番外 · 群島避難所日記一則(第2頁)

    明天也是陳老師的忌日,我們現在居住的屋子是陳老師的老宅。二十多年前她聽聞我們在為末日生存進行準備,就把這棟三層老屋的鑰匙交給了我們。後來陳老師去世,她在遺囑中正式將這棟樓、還有周圍五十公頃的土地都贈送給了群島詩社。在那之後,“群島”的大部分成員都會在冬天來這邊相聚,我們一點一點地把這裡變成了一個真正的避難所。

    今天新加入的成員是葉列娜的學生,我現在有點記不清她名字,畢竟北十四區的人名字都老長一串。晚飯的時候,她拿出了一份報紙,是關於第十七區的系列報道——原十二區的女性前進黨正式在十二區北部劃地而治。從原十二區北部的阿弗朗泰海峽到南邊的梅里平原,包括東部科爾託灣在內的四十餘座群島,此後全部脫離原十二區管轄,成為第十七新區,別名薩福。

    報紙頭版刊登了第一屆最高議會的成員合影,一共有十一個人,我們一眼認出了站在中間的赫斯塔,除了一點衰老的痕跡,她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那雙眼睛就和我第一次遇見她的時候一樣明亮有神!我們看不懂十二區的文字,就由葉列娜的學生將這些人的名字和隨後的報道詳情口譯給我們聽。報道里真正有用的信息不多,只有對十七區長篇累牘的詆譭,比方說由於十七區男性稀缺,結交男性伴侶成了只有上層女性才能秘密享用的特權,底層女性終日忙碌,可一年到頭連個男人的手指頭都摸不著——太好笑了!我們真的好久沒有像今天這樣大笑過了,每一個人都笑得前仰後合!

    但怎麼說呢,詆譭得好!如果十七區是個被他們交口稱讚的地方,那它就不值得被我們期待,讓我們為它的建立而歡呼!我們興致勃勃地討論著和薩福有關的事,雖然這些報道臭氣熏天,但我們還是把每一篇都反覆咂摸了好幾遍,每一處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新細節都讓我們好奇和激動。我們討論著,十四區恢復秩序應該是將來兩三年內會發生的事,等到那個時候,我們可以親自去薩福看看,看看這個由女性主導的世界究竟在如何運轉。

    葉列娜非常激動,開始暢想以後移居薩福的生活,大家討論起以後去了那邊以後能做些什麼,林驕發現我一直沒有搭腔,便問我怎麼了,我說薩福很好,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但去了也只是看看,終究還是要回來的。

    大家很意外,問我難道不想去一個更好的地方生活嗎。我說去當然想去,但薩福的建立不是我流血換來的,我即便到了那邊也只是那裡的客人,再者,我沒法把一個從來沒見過的地方當成以後的家園……赫斯塔是沒有故鄉的人,但是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