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渡 作品
第一百四十五章 那東風(第2頁)
譬如說,從去歲劉乃至死後,殿下便可以開始鋪墊,埋下暗線,籌謀至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而端午龍舟翻船,此不吉之兆,無異於殿下所等的那陣東風!
外祖父定然是有所察覺,不然剛才也不會聽她所問,便反問她為何有此問,怕不是外祖父也一直在等殿下有所作為。
“非是我不再堅持,而是已然由不得我堅持。”曾刲已近花甲之年,入仕之後一心撲在公道二字之上,他忠直不畏,卻也不缺審時度勢,方讓他在那些無形的撕殺之中,穩穩當當地升至正二品的左都御史。?
去歲陛下聖意,初時他便看得甚明,陛下是不願太子與二皇子手足相殘,然基於監察之職,他還是上了摺子彈劾,後到陛下與殿下於御書房爭吵,他便也悟了過來,連太子殿下此正統儲君,也改變不了陛下輕輕放下的聖意,作為臣子,縱然賠上身家性命,那也絕對是聾子聽戲,白費功夫罷。
故而他選擇了順從聖裁。
當下便撕了墨跡尚未全乾的第七個明折。
曾凌頌在旁不發一言。
去歲之事,他還曾問過父親,為何不再上摺子彈劾,後來經父親與他細細分析,他方知是他想得淺顯了,正如父親此刻與外甥女所言,那會兒已然由不得父親自己選彈不彈劾。
陛下能接連壓下父親的六個明折不表,也不管他人的明折暗折,連內閣都漸漸沒了聲響,非是內閣都成了啞巴,而是他們與父親一樣,慢慢品出了聖意的獨裁。
畢竟連太子殿下大鬧御書房,結果都沒能改變。
那麼他們這些作為臣子的,又能如何?
莫非還要血濺金鑾殿,逼陛下斬斷父子天性不成?
只怕真到那個時候,換來的也不是二皇子的伏首認罪,不是陛下的大義滅親,更不是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而是寒盡忠臣之心。
不可否認,陛下確為一代明君,然陛下終是人,只要是人,便會有弱點,想要在奪嫡之中,保全所有皇子,便是陛下一葉障目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