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渡 作品

第四百九十章 麒麟鹿

岫玉嘴角慢慢上揚,雙眼緩緩睜開,眸子閃過一絲妖異的黑芒。

孟十三看到這一抹黑芒,也是慢慢揚起了嘴角:“說說?你是誰?”

她就說麼,能讓時蘭溪那樣不顧名聲也要搶到的古物,絕不可能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紅花瓷小碗。

孟十三一開口問是誰,桐玉和釵玉齊齊又退開了兩大步,兩張臉是同樣的驚恐。

她們早便被賞春姑姑告誡過,在小姐身邊侍候,莫要大驚小怪的。

可眼前這情形,如何教她們不大驚小怪?

且眼前這情形,已然不單單是大驚小怪了啊!

但隨著視線一轉,轉落在淡然得跟平常沒兩樣的孟十三臉上,她們又同時被安撫到了。

小姐就像是定海神針,有小姐在,小姐都不怕,她們怕甚?

她們不但不能怕,她們還要時刻準備著,如若被什麼不知東西附身的岫玉暴起,她們要即刻護到小姐跟前,絕對要護小姐周全。

如此,方是正理!

二玉驚懼深恐過後,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堅毅。

儘管此堅毅之中,仍略帶著掩都掩不住的懼色,卻也半點兒不妨礙到她們想要護住主子的決心。

孟十三所有心神兒盡落在岫玉身上,並沒有察覺到桐玉釵玉的變化,倒是岫玉察覺到了,呵呵地笑了起來:“明明都怕得要死,還能忍住不往外逃,可真是赤膽忠心得很吶。”

孟十三聞言,方瞥了瞥座椅後面的二玉:“你們要是怕,便退到堂外去,守在院子裡就行了,待到我喚你們,你們再進來就好。”

二玉瘋狂搖頭:“奴婢不走!”

不走?

孟十三微微挑了挑眉,掃過二玉不自覺打顫的腿肚子:“下去吧,你們在這兒,不但保護不了我,還會妨礙到我。”

銅玉和釵玉相互看了看,俱不作聲。

“退下!”孟十三隨後令道。

“……諾。”二玉不得已遵命。

二玉退出明曉堂,孟十三才正臉看回一臉妖異的岫玉:“現在,無人打擾了,說吧,你是誰?”

岫玉站起身,在明曉堂裡轉了一圈,而後往堂外望了望,望到二玉緊守在廊下石階旁,她笑了笑:“你這兩個丫鬟,長得可真不錯。”

“再不錯,亦與你無關。”孟十三冷聲打消岫玉眼下腦子裡,那不該生出來的念頭。

岫玉扭扭捏捏地坐回座椅裡,她剛附上身,對此具人身還不是很熟悉,走上一圈便已使盡了她殘存的妖力:“你該知道,我要是想有關,有的是法子。”

“是麼?先說說,你到底是誰?”孟十三有信心不讓附了身的岫玉傷害到她身邊的任何一個人,故而她最關心的,還是最初的問題。

“麒麟。”岫玉也沒再廢話,痛快地道出自己在凡人對她的稱呼。

“麒麟?神獸麒麟?”孟十三訝道。

岫玉眨了眨眼:“那倒不是。我祖籍崑崙洲,猶記得我被一位姓鄭的大人帶回中原時,那位鄭大人見我與古籍之中,所描述的瑞獸麒麟極為相似,便也將我稱之為‘麒麟’。”

孟十三點點頭,頗為欣賞岫玉的實誠:“明白了,你是麒麟鹿。”

“你要這麼稱呼我,也可以。”岫玉也聽說旁人如此稱呼過她,故而她並不反感,甚至覺得麒麟鹿,更為貼近她的本體原形。

“你要修煉成妖了,且已化形,如何還保留著作為獸時的習慣,一附上我這丫鬟的身,便迫不及待地去舔食柱子?”孟十三可沒忘記寶珠她們說的,岫玉舔了許久的私庫外面的那根柱子。

岫玉不好意思道:“那是本能。縱然再過千百年,當真餓極了,見到柱子或樹幹,我還是會舔的。”

“你倒是坦蕩。”孟十三讚一句。

岫玉仰起下巴:“那是當然,我不屑於惺惺作態。”

孟十三好奇地問道:“那你緣何死了,僅剩的一縷殘魂還附在一個小碗上?”

“當年我也是冤死的!”說起這個,岫玉微微動氣兒,“千年的雷劫,我本是能捱過去的,偏就那時一個凡人小娃兒路過,我為救那小娃兒,分出一半妖力去護住他,這才被雷劫劈得妖魂盡散!”

“那你這一縷殘魂……”

“當時小娃兒手裡捧著一個小碗,我及時躲了進去,才得以保存下這一縷殘魂。”

“紅花瓷小碗?”

“正是!”

孟十三哦了聲:“那也算有因有果。”

“算哪門子的有因有果?沒那小娃兒,我現在都是千年的大妖了!”說到激動處,岫玉又站起身,指著外面的天地憤憤不平地說道,“那廣闊天地,還不是任我翱遊!我何至於委屈巴巴地窩在一個小破碗裡面,直等到小碗摔地上,我這一縷殘魂方得以出來,才得以附於人身,再吐人言!”

“那你就沒想過,千年雷劫,也包括小娃兒給你的劫數?”孟十三作為活了千餘載的大妖,上天的路數,她多少有些瞭解。

天地萬物,無形無象,又相生相剋,人為萬物之靈,麒麟鹿活了千年,歷經雷劫,除了天象,人當然也可以是以劫數的形態出現。

麒麟鹿救下那凡人小娃兒,雖未成功渡劫,卻也是結了個善緣。

此善緣的結果,方得以讓麒麟鹿的一縷殘魂依附於小娃兒手中的紅花瓷小碗之內。

故而她說的這個可能,並非唬麒麟鹿的,而是大有可能。

岫玉是如何想也想不到孟十三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來,她瞠目結舌了半晌,方略略回過神兒來,不可置信地反問道:“這人如何能成為劫數?”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孟十三道出《尚書·周書·泰誓》中的一句,藉此回答麒麟鹿的疑問。

岫玉沒讀過《尚書·周書·泰誓》此書,但孟十三說的那一句的意思,她還是聽得懂的。

當時,那位鄭大人千里迢迢將她從崑崙洲帶回中原,此後她在中原紮根,邊修煉邊修習,亦讀過凡人的諸多書籍。

雖未盡數通曉,然基本的釋義,她都是能聽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