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 作品

第五章 遊犬


 荒蕪村墟,肅肅冷雨。

 像死物的老人與像活物的神像,仍舊相對而立。

 含混唸誦在雨中飄搖。

 即便進了巷子。

 李長安仍不由為其回首凝望,曾廣文以為他還心有芥蒂,半笑半勸。

 “老人家耳朵聽不清,腦殼也不好使咯,你也不要太在意。”

 道士哪兒有這麼小肚雞腸,他擺手解釋:

 “人都是會老的。我只是好奇老人家唱的是什麼東西。”

 “那是當地的一首山歌。”

 不需追問,曾廣文就自個兒滔滔不絕起來。

 “講的是災荒年間,一個英雄向名叫‘啖吔咦珂’的神靈尋求幫助,通通重重試煉,又放棄了榮華富貴,最後神靈被英雄的勇敢善良打動,降下神力拯救人民的故事。”

 李長安聽得耳熟。

 “阿支與山神?”

 “李副隊也聽過?”曾廣文剛露出詫異的神色,便意識這話容易讓人誤解,趕忙乾巴巴補救了一句,“這東西很冷門。”

 但他的“媚眼”算是拋給了瞎子,李長安慣來不愛猜什麼話外之音,又談何誤解呢?

 “來的路上聽王忠國講的。”他扯著嗓門喊了“馬春花”,仍舊沒有回應,“說起來故事裡山神的血也能‘活死人肉白骨’,跟返魂砂差不多。”

 這句話本來只是隨口一說,但落入了曾廣文的耳朵好似就多了別的意味。

 他忽的放慢了腳步,嘴角擒起一絲微不可查的笑,那表情彷彿聽到酒桌上有人吹牛吹到了自己擅長的領域。

 “我聽上面說李副隊加入這次工作,是因為對民俗傳說很有興趣,在這一塊也很有研究?”

 李長安還能說什麼呢?難道自爆資料都是有關部門瞎編的?自個兒就是個外行?

 只好硬著頭皮。

 “一知半解。”

 曾廣文腳步更慢了。

 “那你一定了解‘鬼’。”

 不僅瞭解,還親手宰了不少,道士謙虛謹慎。

 “哪方面?”

 “人鬼之別。”

 曾廣文摘下雨水打花的眼鏡,慢條斯理擦拭起來。

 聲音不疾不徐。

 “歷代關於鬼魂的故事數不勝數,但在不同的時代,故事中人與鬼的關係卻是不斷變化的。在秦漢時期的鬼故事裡,除了祭祀、伸冤、尋仇,大部分時候人與鬼都是涇渭分明、互不干涉的。可到晚唐,多了個說法,說人與鬼本就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天下有一半的人其實是鬼,只不過鬼辨得出人,人辨不出鬼而已。”

 “而到了南宋,這種說法更進一步,當時志怪傳說中,鬼魂們乾脆就離開了墳墓,走進了市井,偷竊、搶劫、詐騙、乞討、做工、當小商販,甚至當官吏,吃穿住行、娶妻生子,跟活人沒什麼區別。”

 “這種變化原因很多,但都離不開一件事。”

 他豎起一根手指,神色讓李長安想起學生時代賣弄私貨的歷史老師。

 “即戰亂催生了大量的流民湧進城市,沒有戶籍,沒有生計,擾亂治安,可不就成了‘鬼’麼?”

 道士莞爾:“鬼本來是人。”

 曾廣文又戴回眼鏡,笑容矜持。

 “傳說基於現實。”

 說完。

 他又蹲下身,在一片瓦礫裡翻翻撿撿,掏出了一個物件,展示給李長安。

 陶質,比巴掌大一些,大約成扇形,一面模印著相當精細的獸面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