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 作品

第二十章 中元節(一)(第2頁)

 黃

尾解釋。

 “但清明、中元等寥寥幾天卻是例外,錢唐會放開人鬼之界,允許咱們暫且返還家門。如此,對鬼而言,不就當於過年麼?”

 李長安聽了,再細看群鬼,還真瞧出大多鬼都換了新衣,洗去了愁容,甚至有的還作了打扮。

 最打眼的是一隻老鬼。

 李長安認得他,是查鬼籍那夜認識的喬老鬼,後頭被鬼差捉了去,不知啥時候放出來的。

 如今,穿了身大紅綢面衣裳,戴著嶄新的軟腳璞頭,耳畔簪了一朵雞冠花,臉上仔細敷了白麵與腮紅。

 周遭都笑他:“枯木發了新芽?痴了心,想當新郎官啦?”

 喬老鬼毫不客氣回罵:“一個個搶野食的絕戶鬼,哪裡懂得作人祖宗的體面?”

 兩邊當即嗆起了聲。

 但沒幾句。

 幾道神光劃過庭院當空,沒入邸店深處。

 群鬼霎時都噤了聲,眼巴巴眺望著神光落下方向。

 不多時。

 著了盛裝、仔細打理了衣冠的華翁來到庭中,眾鬼亂糟糟給他打了一陣招呼,齊齊把目光落在華翁身後隨行的漢子……手中所捧的一大疊紙貼上。

 黃尾又充當起解說員:

 “那些毛神吃了頭香之後,便會把哪家開門祭祖及所喚先人名諱都記錄下來,列成法貼,交給各個坊的鬼頭,再由鬼頭通知該鬼回子孫家門受饗。”

 李長安點頭,但轉眼看紙貼數量,錢唐的孝順子孫恐怕沒有想象中多。

 這頭。

 華翁使人敲鑼,喚回了群鬼的注意。

 他四平八穩站在正堂前,說起些什麼“開方便之門,暫赦汝身,使能受享供奉以慰飢寒,重返家門以續天倫”之類的場面話。

 接著入了正題。

 拿起一張帖子。

 “普陀坊東曲黃六七招其父黃五四。黃五四可在?”

 “在,在咧!”

 一箇中年鬼在祝賀聲中越眾而出。

 華翁把貼子遞給他,仔細叮囑:“今日之後,務必安分守己,方可早脫鬼身沉淪。”

 可中年鬼的心思早就飄回家裡去了,胡亂應了幾聲,接過帖子,迫不及待出門歸家去,小跑間,身形越變越淡,沒出院子,身形已然成為一道虛影,由實體變回鬼身。

 就這麼,一個個名字念出,一隻只鬼歡天喜地離開。

 但奇怪的是,鬼中最張揚的喬老頭卻始終沒被點到名。

 他一開始得意洋洋,後又忐忑不安,繼而故作鎮定,到最後豎起耳朵可謂望穿秋水。

 一直到最後一張帖子。

 換了新衣的鬼們已經走光了,剩下的都是李長安這種來湊熱鬧的“絕戶鬼”,衣裳都灰撲撲的,喬老頭一身怒紅混在裡頭刺眼得很。

 華翁對他嘆了口氣。

 “石前審。”

 不是他的名字。

 院子裡頓時譁然。

 “華老莫不是看錯了。”

 “咱們中有這麼一號鬼麼?”

 “難道半路遺失了?”

 沒人嘲諷他,相較於言語中的齷齪,到底孤魂間的物傷其類多一些。

 喬老鬼先前口舌伶俐,但此時卻沒吐一個字兒,只是掩面踉蹌著離開。

 華翁搖頭輕嘆,下到院子,把帖子遞給了李長安。

 “我?”

 道士詫異。

 自己既不姓石,更無子孫。哪裡來的祭拜?

 接過帖子。

 哦~

 原來不是石前審。

 是十錢神。

 …………

 時間稍稍往前推。

 天亮不久。

 富貴坊一隅。

 陶娘子剛給先人牌位奉上香燭與供果,門口傳來輕快的笑聲,回頭瞧,是她獨女,小名阿枳回來了。

 小姑娘愛美,只用鍋灰描了眉毛權作抹臉,腳步輕盈撲進母親懷裡撒嬌。

 “孃親,我回來啦。”

 錢唐中元祭祖愛用洗手花,也就是雞冠花。阿枳早上出門,就是去賣昨日新摘的雞冠花。但陶娘子算了算時間,阿枳出門還不到半個時辰,再看花籃,已是空蕩蕩的。

 丈夫死後,母女倆相依為命,陶娘子不忍苛責女兒,只拿手點了點小姑娘額頭。

 “又貪玩啦?!”

 “才不是哩。”小姑娘晃著兩個總角,“今早出門不久,遇上一位郎君,他出手闊綽,把花都買去了。”

 “瞧!”

 阿枳小心掏出手帕包住的銅子。

 “還多給了許多錢哩。”

 陶娘子粗略一掃,竟比往常的賣價多了一賠,奇道:“沒端端的大方,莫不是個人販子。”

 可說完,自己先搖頭否決了。

 左近都是知根知底的一個會社的兄弟姐妹,人販子不會在這時動手。況且,若遭了人販子,自家膽小的姑娘哪裡還笑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