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酒 作品

第五十六章 中秋(第3頁)

 他收拾好東西,花錢在夜市上買了一些餅子。

 這方世界還沒演化出月餅的習俗,但已有雛形。李長安買的餅子不及手掌大,做成了梅花狀,每一片花瓣上都有喜慶的小字。

 他到了大夥兒約定匯合的地點,所有人都在。

 黃尾拉著貨郎和鄉下漢子們聚在一塊,一會兒高興,一會兒皺眉,似在計較今天生意得失。

 三個秀才臨河而立,雖布衣短褐,仍攔不住詩興大發。

 盧醫官支著老胳膊老腿坐在岸邊石墩上,大姐頭春衣給他敲著背。

 何五妹也在那裡,她懷裡抱著小女嬰,吹著輕柔的口哨,仔細給孩子喂著米湯。大黑貓趴在腳邊,懶洋洋晃著尾巴。

 其他大孩子小孩子們都聚在一起,眼睛亮晶晶的,緊緊盯著街上的熱鬧,還有熱鬧裡那些琳琅滿目的吃食與物件,糖葫蘆、糕點、果子、小彩燈、風車等等。

 孩子們也是率先發現李長安的,嘰嘰咋咋圍上來,小聲喊著“鬼阿叔”,幫道士卸下扁擔和木桶。

 李長安挨個rua頭:“怎麼光顧著看,不去買一些?”

 無論採藥還是賣飲子,孩子們都幫了不少忙,理應有一份酬勞。本來,何五妹打著攢彩禮、嫁妝的名義都要沒收,但在道士幫著據理力爭下,留下一些零花錢,雖不能大手大腳,買些零嘴和小玩具還是不成問題。

 一個娃娃憨聲便答:“我們要攢錢給五……”

 沒說完。

 何泥鰍一把把他嘴捂住,衝道士咧開兩排大牙。

 小滑頭又不知道在打什麼鬼心眼?

 不過孩子們本性不壞,懂事也早,道士沒深究,笑眯眯拿出了買來的餅子。

 孩子們當即歡呼起來,幫著把餅子分給大家。

 每一枚餅子都被仔細掰成五份,李長安拿到的一瓣,上面是個“財”字。

 心念:“福生無量,心想事成。”

 把“財”字嚼進了嘴裡。

 餅子其實和月餅差不多,但因用料、工藝或許還有添加劑的緣由,滋味和口感都比李長安吃過的差一截。

 擱現代世界,月餅這東西,他一向買回來都是隻看不吃的。

 但人生在世,難免真香。

 一不留神,連手上的餅渣都舔乾淨了,還有些意猶未盡。

 回味的當頭。

 咻~砰!

 爆響聲從屋簷滾下,抬頭循聲,但見夜空放開萬千金銀花樹。

 街上人群紛紛駐足,齊齊抬頭。

 一枚枚焰火“啾啾”飛上雲頭,而後轟然一聲,散開漫天花火。

 眨眼間。

 天上地下已一般熱鬧。

 恰時,一艘畫舫近岸。

 船上樂師奏的什麼曲目,在喧囂中已辨不清楚,只有舞姬作綵衣手持羽扇跳著扇子舞,舞步嬌俏,模仿著少女在花叢中撲蝶的情景。

 她插滿髮間的白玉梳與金步搖上,垂下一串串珍珠、瑪瑙與寶石,隨著舞姿搖晃光彩。精緻的妝容,襯著天上綻放的花火,宛如玉人。

 而在相隔不過十餘步的岸上,何五妹一身打滿補丁的麻布衣裙,素面朝天,眼角露出細細的尾紋,只在髮間插著泥鰍送的髮梳。

 她望著那舞姬,微微出神。

 李長安低頭

數起了自個兒錢袋裡的銅子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