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用性命去填(第3頁)
畢竟大夥都想畢業。
於是,當李儉看著儲備名單中的繩狀材料五行俱全,還有研究團隊做了力學性能分析——這對靈材來說絕對是不必要的——後,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一看就知道這團隊在別的領域搶不動項目,特地挑這麼冷門的玩意做這麼偏門的實驗設計,但自己還真得謝謝他們,如此弔詭的成果竟然還真有用得上的一天。
“儲備靈材夠用嗎?”
“過去這些靈材都用來供給各個研究機構使用,產量比較低。但如果現在要用,產量可以提。儲備的靈材起碼能保證三四千米的結繩長度。”
三四千米,這可不太夠用。
“如果不考慮它的結構強度,只要求它能維持自身存在呢?”
“那就可以更長一點,但再長也達不到多人作戰需求。呃,指揮中心希望您能夠放下風雅的提議,不要將結繩進入空洞當做正式流程。”
“因為他們會改進空洞內行動方案是吧,這我知道,我沒打算讓戰士們捆著繩子進去,這玩意和把自己的行動力對半砍一樣。總之,只作為試探手段的話,我想,千米級,或者十千米級,這大概夠了。”李儉想了想。
畢竟目前突入空洞的有效時間還是十秒,全速飛行當然能在十秒內突破十千米,但打個來回、空洞內行動難以全速,繩子的長度顯然綽綽有餘。
需要重點提升空洞內停留時間,這需要更多測試。
說得不好聽點,這類測試必然要把性命填進去,填的性命越多,進展越快。如果沒有陰風逼迫,同盟當然可以選擇更穩妥、更不需要填入性命的測試手段,但現在有陰風。
在生存危機面前,所有不利於群體生存的都要退位。個體的生存要對群體生存讓步,這條規則可不是講什麼人情味就能顛倒的,因為生存到現在的生物都是這樣的東西——如果一個生物群體不採取犧牲個體而讓群體存續下去的策略,它壓根不會留到今天。
哪怕個體如何咒罵,如何反對,這都是繼續生存的鐵律——直到一個個體離開群體還能在大自然中立足,使得群體在更大範圍內還能延續下去的時代出現。
但這絕對不是現在,更不用說,要填進去的性命甚至都是附庸,壓根不會出自宗主成員。
等第三批附庸戰士到位時,迎接它們的就是這樣的場面。
同盟戰士們依舊保持法術轟炸,這對穿過空洞觀察的戰士們來說,就像燈塔;一部分新近調來的大族戰士則負責帶隊,告知每組附庸要做什麼,它們該負責什麼部分的測試,在空洞內待多久,怎麼待,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這僅僅是告知,而不是徵求意見。即使宗主大族的戰士要求附庸們全身泡進空洞,泡上半個小時,它們都得照做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