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孟伯仲 作品

第四十二章 槍都沒摸過的毛頭小子(第3頁)

    李儉:這麼一想,我怎麼覺得自己像是在山野裡奔跑的武裝貨車?

    這兒確實是深山老林,但李儉發現,在世界變化之前,這裡並不是荒無人煙的地方。

    準確地說,在過去的吳會省,很難找到真正荒無人煙的地方。

    作為華夏經濟前列,每每被人作為沿海經濟發達省份提及的省級行政區,吳會省在修路方面,貫徹落實“要致富,先修路”的思想,以致每一個山溝都能發現道路。

    正兒八經的柏油路,每一個自然村都至少有一條。至於平整的土路、水泥路,則作為柏油路在自然村中的延伸,二車道(默認)接續柏油路的分支,沿著山溝向深處蔓延,到深處變成一車道,再蔓延,變成單車專屬,最後變成不平整的“走出來的道路”,終於消失在某戶人家最遠的田地、房屋或是水渠旁。

    在吳會省西部的山區中,兩條相鄰柏油路的平均距離約六百米,相當於將一座座山峰夾在道路中間。

    如果兩條道路間夾著的不是山,而是平地,這點距離著實算不了什麼。

    如果再算上充當分支延伸的土路,如果李儉執意要從一條柏油路轉移到另一條平行方向的道路,在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最多需要進行兩百米的橫向越野。

    即使貫通各個自然村的柏油路有所缺損,李儉也能方便地帶著彈藥箱稍稍繞過一點,便能繼續沿著柏油路向西南方向行進。

    這對李儉來說,很新奇。

    “我還是第一次來這。老張,你知道的,我是烏程人,每次來回烏女大學,都是先到錢安市,再轉向,到烏女市。吳會省西部這片山區,我一直以為荒無人煙。現在才知道,原來每個山溝裡都有村落,而且柏油路修得很好。”李儉走在鄉間的大路上。

    過去,語文書上曾經有一篇課文,具體是正文內容還是標題,李儉已經忘了。但他記得,課文中提到的鄉間道路,總是狹窄的、塵土飛揚的,以致每次在文字中見到,都以“小路”“土路”來形容。

    現在不一樣了,雖然世界已經發生變化,絕大多數倖存者全都住進聚居區,但這些世界變化之前的建築物和設施,依舊能讓李儉感受到,原來吳會省的鄉間變成了這樣。

    田地、房屋、林場、水渠,坐落在二車道柏油路的兩邊。成片成片的田地順著公路向山脈高處伸展,直到不夠和緩處才停下。

    山脈之間的低窪地帶很適合汲水,大概基於類似的原因,這些自然村落都分佈在山脈與山脈間的山谷、山溝。為了他們,道路也在山谷山溝中修成,向遠方蔓延。

    李儉相信,如果從高空俯瞰,道路和建築物就像葉脈一樣,那些山上的植物則組成鮮綠色的葉肉。越是低窪處,越容易見到村落道路;越是高處,越是一片綠色。

    整片吳會省的大地,就像是一片葉子。處於低緯度的吳會省,植被向來是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的。

    令人遺憾的是,在世界變化後的現在,變異動物在鄉間的高威脅度,足以讓人類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回到這樣美麗的景色。

    “是啊,這是吳會省的西部山區。山又不算高,道路修得又早又好,以前行動很方便的。現在嘛,汽車可能不太能一口氣從聚居區開到某自然村,但你是一個人行動,拖倆彈藥箱,在大路上應該還是挺方便。”張博學的目光透過無人機,俯視大地。

    “話說這裡真的有足夠多的變異動物嗎?我到這走了很久了,各種鳥類襲擊倒是挺多的,其他動物上哪去了?”

    “你急什麼,你就一個人走在外頭,人味又不重。等你再多走一段路,人味散發得差不多了,漫山遍野的動物來找你,你就知道怕了。山裡蛇蟲老鼠最多,你還是先準備一下,怎麼拿槍打死老鼠和蛇。”張博學的語氣像是在教訓不甚懂事的毛頭小子。

    李儉琢磨了一下,也是。

    自己在今天之前連槍都沒摸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