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孟伯仲 作品

第五十三章 晶、璇璣(第2頁)

    李儉心下琢磨,過於正式的說法不太適合大範圍推廣。如果讓李儉來做宣傳,嘗試著讓大眾接受這個概念,起碼也要將測量過程比作“將水流轉化為冰塊的能力,轉化出冰塊的大小就是神識的強度”。

    雖然這麼說不太正確,但對大眾來說,一些不太正確的描述方式才更容易被接受。

    “那麼我的神識強度有多少?”李儉詢問。

    “你來這,盡全力凝聚靈機,讓它們密排,凝聚完了按測量鍵。”蒙星霖帶著李儉走近實驗室角落的玻璃箱。

    幾隻攝像頭對著全透明的玻璃箱,外接電腦。

    測試方式和蒙星霖說的一樣簡單,對需要參與測試的人員來說,只需要用自己的神識囊括測試用玻璃箱,再儘可能地在其中凝聚足夠多的靈機,並讓它們排列在一塊,按下測量鍵,系統就能測出密排凝聚靈機所佔體積。

    至於可視作球體的凝聚靈機在三維空間中如何密排,有興趣可以搜索“空間密排”。

    蒙星霖掃了一眼結果:“三乘十的負六次立方米,也就是三立方厘米。”

    李儉只覺得尷尬。

    神識凝聚靈機,確實越凝聚越累,但他也沒想到,自己才凝聚了二十個靈機排在一塊,神識就不願意堅持了。

    以前偶爾凝聚三五粒還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來著。

    “對於現在的神識來說,這個單位是不是太大了?”李儉回答的有些弱氣。

    “這是從基本物理單位延伸製作的標準單位,覺得大可以用毫、微。”蒙星霖切出統計數據的屏幕,“這裡的數據都是從十的負六次方做數字單位,所有人的數據都基本在一到三徘徊,你的不算低了。順帶一提,到目前為止,我們研究得到的凝聚靈機排斥短程力的起效距離是3.26122毫米。”

    (這個數字乘以十是兩個很重要的物理量倍數相除的結果,姑且放在這裡當個彩蛋好了。)

    李儉沉默著翻看蒙星霖提供的數據。在今天之前,他還沒有專門看過蒙星霖的詳細研究內容。

    看了一會,他意思到問題。

    “不對,氣感的數據並不是隨施加距離增加表現出精確的平方反比關係。如果是這樣的話,氣感強度將會在體表處達到無限大。”李儉發現了該測量方式的奇特之處。

    “你說得對,所以還需要配合一個數學模型。符合目前事實的是,氣感強度在體表附近保持高位,又會在超出體表外的一定距離後表現出與距離的反比關係。目前的情況,起碼從距體表一米處開始,氣感出力與距離的反比關係次數接近固定。”蒙星霖補充。

    “反比關係的次數項,數字最大為二,現在能做的最小的那個實驗者的數據,是一點九幾。我稱其為衰退次數。衰退次數越小,說明氣感操作者的操作水平越高。理論衰退次數最小值為零,意味著使用者的氣感出力從體表到任意遠處都無衰減。當然,任意遠處應該是不可能的,不過具體要限制到什麼距離,還要實驗討論。”

    “那麼,我的衰退次數是多少?”李儉樂了。

    早說嘛,原來還有這種表現操作能力的係數,哥們氣感強度可能低,但操作水平應該像個人吧?

    “二。”

    “那他媽不就是沒操作嗎?”李儉惱了。

    “大部分人都沒操作。氣感又不是什麼很熟練的東西,離體後如何操作減小衰減還是個問題。現在的氣感總測量,指尖位置測一下,一米位置測一下,兩米位置測一下,最大出力、最大出力覆蓋距離、氣感強度、衰退次數就都算出來了。”蒙星霖可不覺得衰退次數為二很奇怪。

    “那不行,剛才我只測了指尖位置,我要求繼續測試!”自己的氣感強度那麼丟臉,李儉可得找補回來。

    一番測試之後。

    “最大出力覆蓋距離6.05釐米,最大出力0.54牛,氣感強度2毫牛頓平方米,衰退次數2。”全套測試所耗時間並不長,畢竟只要分別對三個距離上的受力傳感器發力,系統便能提供這四項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