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農村大發展(第3頁)
但是博卡有理由相信,如今克萊依村的發展狀況,放在歐洲也不差,博卡小時候是隨著父母從匈牙利移民東非的,所以在他記憶中的歐洲,或者說匈牙利農村還停留上個世紀。
當然,現在匈牙利和歐洲農業有了很大進步,但是對比克萊依村誰優誰劣還真不好評判。
雖然東非在農業機械化上走在世界前沿,但是歐美國家積累的底蘊也不容忽視,就算蒸汽拖拉機比較落後,他們靠著較高的普及率,也能和東非農業一較高下。
當然,東非農業機械化全國來看,肯定是高於歐洲整體的,只不過一般來說,東非不屑於拿中東歐國家和東非做比較,如巴爾幹半島諸國,各個獨立時間都沒有多久,而且一直都在發展軍事實力,別說農業機械化,就是發展傳統農業都費勁。
當然,中東歐的主要國家,還是俄國,俄國機械化水平都不需要多說,對於現在東非而言完全沒有參考意義。
東非的農村其實和歐美沒有太大區別,歐美的土地基本上集中在貴族,地主或者農場主手裡,而東非只不過是集中在政府手裡。
而這也是東非政府能順利推進農業機械化的原因之一,目前東非是通過國家力量,來實現歐美大農場的效果,畢竟沒有經濟實力根本不可能輕易購買大型農業機械。
而克萊依村就是這種典型,當然,克萊依村也不是沒有付出,實際上克萊依村農機所,相當於集體企業,東非政府只是給予補貼和降價,從而減輕農村地區購買農機的成本,而不是直接白送。
這也很好理解,假設一臺農機價值一萬萊茵盾,而東非村民的年收入不到五百萊茵盾,那他想購買這臺農機,不吃不喝也要將近二十年時間,但是假設一百個村民集資購買,那就輕鬆多了,只需要每人省出三個月的收入,就可以購置一臺。
而有了這臺農機,又能節省他們的時間,提高生產效率,那他們購買下一臺農機就更容易,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東非農機生產成本也會進一步下降,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