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獅子大開口
英軍俘虜就是東非談判的底氣所在,而當這張牌赫爾曼被攤出,在座的各位尤其是英,法這種殖民大國是感觸最大的,當然,英國是破防了,而法國人則是幸災樂禍。
19世紀的殖民戰爭中,殖民主義者往往只需要少量兵力就能取得相當大的收穫。
就比如在東非之前,葡萄牙人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總兵力只有不到萬人。
最誇張的則是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征服,僅僅只用了不到千人的本土軍隊配合兩千左右的僱傭軍就實現了對印度的征服,即使到19世紀,駐印英軍總數也不超過萬人。
英國人可以說復刻了唐代王玄策對印度的征服模式,雖然英軍人數少,但是英國人組建了大批傀儡部隊,大部分都是印度人。
時間在近一點的五十年代英法和遠東帝國的戰爭,總兵力才五千六百多人。
當然,遠東帝國的戰爭有極大的意外性,首先就是遠東帝國當時沒有制海權,首都又靠近沿海。
而在英國入侵之前遠東帝國僅有廣州一處通商口岸,也就是“一口通商”,這和東非有重大區別,早期東非也只有達累斯薩拉姆市一處通商口岸,但是東非本身自然地理條件差,缺乏優良港口。
在東非對沿海多處海灣進行改造之後,才形成如今的沿海城市格局,典型的就包括巴加莫約和蒙巴薩。
在東非之前,兩地都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巴加莫約人口僅有數百人(歷史上1880年巴加莫約人口才一千人左右),蒙巴薩情況稍好,但在桑給巴爾蘇丹國治下也僅僅是一處小型城鎮,因為他遠離桑給巴爾蘇丹國的核心區域(桑給巴爾島以及達累斯薩拉姆市周邊)。
歐洲殖民者往往只需要幾個團的兵力就能隨便攻陷一個國家和大片區域,而東非顯然打破了這個“常識”。
而英國實際已經在戰前儘可能的“高估”了東非,首先就是東非海軍實力在世界前列,其次東非武器裝備基本和歐洲水平持平,所以在對東非戰爭前英國首相塞西爾幾乎以“最大限度”對待東非戰爭。
而事實證明他們還是嚴重低估了東非的戰爭潛力,數萬英軍被俘幾乎是19世紀以來英軍所面對最大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