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平行宇宙與高維空間(下)
劉小梟的思維持續發散著,過往他認為,既然每一個時間點都能分散出無數個未來,那麼,平行宇宙也必然是無限的,但現在,他對命運法則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因而也明白了在宇宙理論框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收束性原理。
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世界是能夠很輕易被改變的,蝴蝶震動翅膀,便可能在遙遠之處引起一場風暴,這種因巨大的複雜度而產生的看似無序混亂的現象,便被稱作混沌系統,也正是因此,世界才有了無數的分支。
但是,這種隨機性並非每時每刻都會產生作用,一個人早上無論是吃麵包還是蛋糕,並不會影響之後的事情發展,這被認為是宇宙時空模型的修正力干預,這一現象被總結為收束性原理。
五維的時空中有著無數的平行宇宙,但這樣一來,便會產生無法計數的信息量,這龐大的信息量或許會導致某種弊端,乃至於最終導致宇宙的毀滅,因而在宇宙意志的引導作用下,多個相似的過去會被收束到同一個未來,但並非所有的可能性都會產生相同且唯一的結果,它們會被收束到有限但難以計數的未來之中,從而維持宇宙時空模型的整體低熵穩定,這種宇宙意志的力量被劉小梟稱作收束力、修正力,是宿命必然的一種體現。
這種收束力被劉小梟認為是為了讓宇宙以低信息量的形態存在,減小對創世神的意志的負荷,讓其能更好地調節世界的平衡,而所謂的分岔,實際上就是平行宇宙間差異太大而導致修正力實在是忙不過來以至於自暴自棄任由發展的結果,但同時它也是探索宇宙的可能性的必要選擇。
並非每一個最小時間單位都會延伸出無限的可能性,儘管它確實會誕生無數個平行宇宙,但這些平行宇宙卻又會很大程度上重疊在一起,一條條細線共同構成一捆粗大的枝幹,這便是收束性原理。
基於這樣的原理,平行宇宙模型可以被描述成不斷分支的河流,或者不斷分岔的道路、不斷長出新芽的世界樹、一條條絲線交織成的綢緞,其歸根結底,便是命運的分歧與收束。
怎樣的平行宇宙會被判定為相似,怎樣的命運會形成宿命,究竟在何種情況下歷史會產生分支,至今為止也難以知曉,雖然也有觀測者理論,但誰是觀測者也是一個問題,其理論本身又有哪些缺陷,乃至於核心觀點是否正確都仍未可知。
世界的記憶或者說記錄是否完全存在於歷史海洋中,同一分支的宇宙在歷史海洋中的記錄是否相同,世界的路徑是否會因時間技術而產生分化變遷,既定的歷史是否能夠更改,世界從一條世界線變動到另一條世界線是否會在歷史海洋被記錄,因為世界線的變動而導致自身存在被抹除之人是否能在歷史海洋中或其外的某處留下痕跡,不同原理的預知未來能否預知到時間旅行者的存在,這些都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未知。
一個蝴蝶扇動翅膀會在何種情況下演變成一場風暴是難以預測的,像這樣的世界分歧點,便被稱作是命運的轉折點,它導向了不同的分支,而這樣的分支一旦產生,就幾乎不可能再歸併回原來的軌跡,除非發生了堪稱重大的變故。
而如果一些分支被確定為沒有未來,不可能再誕生新的分支,那便毫無意義。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分支理所當然應該被剪除,它們已經不再能繼續輝煌繁榮下去。
斷絕一切生機的世界、不為飢餓寒冷奔波卻失去了生命的動力而死氣沉沉的僵化世界、因相同的命運不斷重複而葬送了未來的可能性的世界、因時間回溯而陷入了永恆的死循環從而失去了未來的世界,從宇宙意志的角度出發,在這種世界上浪費精力是毫無意義的,創世神的意志無法維持那些無謂的世界,更沒有讓它們永續存在的必要。
說到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犧牲就沒有繁榮,這是最基本的規律,至於其代價是否相當,則由不同的道德觀念判斷。
平行宇宙間雖然相互是很難有聯繫的,但既然存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宇宙模型,那自然是有相應的管理員的。創世神的化身們,又或者天譴之神,應該就處於這樣一個位置,它們的使命並不只是一個星球一個星球引導或毀滅,而是應該從平行宇宙分支的高度進行處理,以免宇宙進化得過快,導致宇宙的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