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2(寫作碎碎念)

這本書開寫前雖然寫了大綱,但只是有一個開頭和結尾,中間的故事還是得現編,每天裸更,略顯痛苦。

又遇上大學後半段學習生涯,各種實訓、報告、實習忙得兵荒馬亂,斷更的時間也逐漸增多,在此向各位說一句抱歉。

有的時候壓力還挺大,尤其是寫到第三卷故事轉向沉重時,學習的壓力,前路的迷茫,還有故事的悲劇,都壓在自己心上,感覺自己都快堅持不下去了。

還記得第三卷後半段落筆的時候,是一個盛夏的暑假,邊看醫生調理身體邊將悲劇性的文字寫下。

在寫烏藉離去的那兩章,眼淚一直在模糊視線,從一開始便知道這個結局,所以每每寫到他時都有一種負罪感,想讓文中所有人再對他好一點,當作補償,可越是這樣,他最終的離去越是痛苦。

那兩章發出去時,心像是空了一塊,卸了碼字軟件與閱讀軟件,那時壓根不想看見這兩個東西。

後續花了幾天時間才調整過來,告訴自己,在那個世界裡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他只能陪我們走到這裡,後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老葉會陪我們走到最後一局的開局,太子表哥會陪我們走到宣和之變的開端,賀叔會陪我們走到新帝登基的那一天,就連葉知韻都陪我們走到亂局開場的那一刻。

他們陪我們或長或短,又在不同的時間段停了下來,各自奔赴了自己的命途,成就了這場激昂浩蕩的王朝更迭。

亂世之中,總有人要以血破局,他們選擇了自己。

烏藉離去後,我看有人在問為何後續沒人再提烏藉,是不是大家都將他忘了?

我的回答是,沒有。

一方面,字裡行間其實哪裡都有他,阿榆拿著他的狼牙額飾,他的雙刀,詰兔兔將亡於黎州的每一個人都接回了大漠,安置在了聖殿之中,阿榆每年都抱著格桑花去看他,他一直在他們心裡,有些事沒挑破不代表沒有情緒,他從來沒被遺忘,而是於心銘記。

另一方面,烏藉是我們所有人的隱痛,提一次便會痛一次,我特意避免在後續文中直接寫出他的名字,就是不想寶子們再添悲傷,過度地去消費苦難。

一遍一遍地提起,開始會一次一次地調動他人的情緒,可次數多了便會讓人感到厭煩,造成過度消費苦難的現象,讓本身對他感觀很好的人反而感觀不佳,得不償失。

畢竟活著的人還要往前走,一直沉浸在過去的悲傷裡是無法走出去的。

文中除了烏藉,還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其中黎宿便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存在。

黎宿可以說是一開始便是為救葉問荊而存在的。

當時我在寫葉問荊的人物小傳,一直在想怎麼才能從最後的亂局中保下他。

女主深陷泥潭,無法去救他,太子亦是,所以誰才能不懼中原天子的威懾將他從一國之君的手裡救出?

然後就誕生了黎宿,她是一個從故事後期反推出來的一個角色,她的誕生便是為了最後那一刻的救援,承載著最終那一局義無反顧地去救哥哥的使命。

所以才有了他們第一次略顯荒唐的見面。

他們的碰撞一定要是激烈的,黎宿一定要是非他不可的,不然後期無法完成為他冒犯天威也要救人的使命。

可以說,在女頻的故事裡,男主是為女主而存在的,而這裡,黎宿是為葉問荊而存在的。

所以黎宿一上來便強吻了哥哥,哈哈,挺猛,但我要的就是這種強烈的羈絆與非他不可的決心。

她的誕生起初是為完成一場救援,可下筆描繪她時,卻發現她比哥哥更令人心折。

那份從容,那份沉穩,那份凝練,痛而不言,笑而不語,驚而不亂,滋養出了一個強勁自持的靈魂。

若說哥哥佔了個少年將軍便令無數人喜愛不已,那我獨愛南坻女帝這份強勁果決。

她的內核比哥哥穩太多,肩上扛的擔子也比哥哥重太多,不論是她的心境還是目光,都已經是下下一個level。

她能看上哥哥,簡直是葉問荊的福氣。

當然,每個人的感觀不一樣,喜好也不一樣,不強求所有人喜歡,只是想將她的誕生意義說出來。

我看很多人詬病她的年齡,寶子們放心,這是古代,她十四五歲就去殺敵了,就算殺十年歸來,她也才二十五六,反正不會超過三十,更不是你們想象的老阿姨,放心

看放心看。

黎宿雖然是從後面反推出來的角色,但也算是提前定好的配角。

而文中還有一大把寫著寫著現場冒出來的角色,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裴朝、丹娘、畫殷、二表哥等,尤其是二表哥,這我是萬萬沒想到的。

也因他們,讓整個故事更加豐滿。

故事的結尾還有一點爭議,就是阿榆傳位給了太子謝聿,有人認為女帝卻將位置傳給了兒子,覺得我怎麼怎麼樣。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寫之前已經考慮過了,那是我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我就是為了避免大昭成為下一個女尊國,才在那裡特意傳位給了太子,而不是太女,想讓大家知道,大昭不是下一個南坻,它將來只是一個主權平等的國家。

阿榆曾經說過,她不是從一個極端嚮往另一個極端,她想要的從始至終都是一個男女主權齊肩並行的家國。

所以她是昭元帝,不是女帝,無需在帝前面給她加限定詞,她就是帝。

大昭的皇位男女皆可坐,不是她治理下的另一個極端。

而關於太子姓謝這一點,其實是我反推的結果。

我想要一個女孩,一個繼承阿榆與她三叔能力的女孩,擔起將門風骨的女孩。

在大多數的故事裡,都是男子血染沙場、南征北戰,在這裡,我想要一個女子去征戰四海,去撐起一個家族的門楣,而不是傳統裡的非要男子才能擔起家族的榮耀。

所以她一定是姓葉,一定是傳承定安侯府將門風骨的那一個。

那麼,男孩就只能跟他阿爹姓了。

我按照自己的邏輯去寫,寫的時候壓根沒注意到這個姓氏會有問題。

看評論時才發現有人說葉氏的大昭不姓葉竟然姓謝?

我當時就愣了一下,葉氏的大昭?

詰兔兔作為原住民,他可以對西域群臣說“誰說坐上這高位的非得是王室血脈?本君這可沒這規矩,誰有能力,誰便坐的。”

更遑論阿榆還是一個受過現代教育的非原住民,她更不會將國家的領袖卡在一個姓氏上,大昭是天下人的大昭,誰有能力,誰便坐的。

我們無需將他們捆回那封建的樊籠裡,至少在他們那裡,他們始終是開明的。

所以有了謝聿發揚她阿孃的理念,葉慕傳承定安侯府的風骨。

這本書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囊括了我整個大學後半段的學習生涯,實訓時有它,做報告時有它,改程序到深夜有它,做畢設寫論文時還有它。

我覺得再也沒有那樣的心境去寫一個這樣厚重的故事,畢竟再也回不到那兵荒馬亂的學習時期。

那時,站在人生的路口,對學業的焦灼,對前路的迷茫,對何去何從的小心試探,在那樣焦慮內耗掙扎的心境下寫下了這樣一個故事。

也感謝所有在那段時間陪我走到最後的寶子們,再次感謝。

全文我小修了兩次,第一次是在正文寫完的時候,將文中錯字、漏字、語句不通、用詞不當、邏輯不對的地方改了改。

將文中引用的詩詞註釋在了每章末尾,是為了尊重別人的成果,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學識,若為大家的閱讀帶來了不便,我在這裡說句抱歉。

然後還將大段大段的文字分了一下段,結果就造成了每段段評錯位的局面,這是我沒想到的,我不知道它這麼不智能[哭哭]。

第二次小修就是在最近,為全文完結做準備,查漏補缺,將一些敏感詞彙替換掉,在個別處添了幾句話將一些漏掉的邏輯連上,努力讓全文顯得有邏輯一點。

寶子們放心,內容沒有改,只是修改了一下寫作上的問題和添了幾個無傷大雅的字句,若重刷的寶子們看見了新的文字,不要驚訝,都是為了行文更加流暢。

很多寶子們在問出實體書的問題,其實我也很想出,但是這本書的數據並不好,因為中途斷更過很多次,數據並不理想,大概沒有出版的可能了,實在抱歉。

最後我看很多寶子們想讓我分享一下提升文筆的方法,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我的參考意義不大。

因為我是理科生,大學學的專業也是理工科,甚至要和代碼打交道,周圍沒有文學氛圍薰陶,無法讓我去讀很多文學類的讀物。

就連寫文都是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發生的,第一本書純粹靠莽,啥也沒準備就衝了,純粹是玩票性質的。

而這

本書寫完後,才讓我摸到了點寫文的門檻。

寫的時候很多東西都是邊寫邊搜的,所以文中也會出現一些常識混亂的地方,都是因為自己的積累不夠。

寫文的時候總感慨書到用時方恨少,我現在的文學積累還得感謝初高中語文老師的教導,那時候很喜歡聽她們講文章。

平時我會將手機上看見的古詩詞或者好詞佳句保存在相冊裡,寫文前去翻一翻,這就是我的文學積累來源[捂臉]。

看著相冊裡保存的圖片越來越多,我感覺若要提升文筆就是得多讀多看。

所以我打算買幾本名著來讀讀了,提升一下我的文學素養。

若現在還在學校裡的寶子們,每年寒暑假老師佈置的名著閱讀可以撿起來了,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敷衍了事,買了擱在家裡吃灰。

可以看看那些書,多少都能積累一點文學知識。

這本書完結後,短時間內不打算碰古言權謀類的題材,太費心神了,感覺腦細胞死了一片。

下一本的話,打算寫一本現言試試,因為現言是我的短板,不太能想象出來,但我想看看它能多短[捂臉]。

就是想挑戰各種題材,寫自己喜歡的故事,到目前為止,筆下的每一個形象都是自己喜歡的設定。

關於我的微博,因為沒有刷微博的習慣,下了也不怎麼用,但是它很吵,不斷彈消息出來,然後我就將它卸了,把它下在了ipad上,ipad我光臨它的頻率也很少,所以寶子們發的消息可能不能及時回覆,還望見諒。

好了,最後再感謝一下陪我一路走來的寶子們,謝謝陪伴,謝謝支持,謝謝喜歡。

山水有相逢,我們下一個故事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