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零五章 道經,氣脈,第一滴道血!(求訂閱)(第3頁)
從他決定邁出這一步開始,一切諸天內外的道與法,都無法再適應他體內蘊生的力量,難以統御。
只是,要他放棄經脈滋長共生,交織締結不是不可以,但這樣一來,等到經脈定型之後,日後再想要令兩者滋長共生,就需要花費更大的功夫,將道經與氣脈鑿開口子,再次締結,若經脈兩分,也就與人體經脈互通背離,他一身力量也將兩分,對比於此前,或許道行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這永恆戰體第一步,就不算圓滿,亦無法令他上窺象限之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一刻,由道祖手書的數千言的《道德經》,在他心間浮盈而起,這是道祖這數千年來,在時空天塹上遙感未來,進一步完善的道德經篇,無關於法,只是對於道與生命進化的些許感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過往,在後世的蘇乞年,不是沒有接觸過《道德經》,但更多的也只是粗略瀏覽,而今得到道祖手書的道德經篇,短短數千言,與後世流傳的經篇相比,輪廓相當,但更多了不少文字,對於陰陽二氣與生命進化的闡述與猜想,有著更加深入的探究,再聞道德經經文,蘇乞年心中滋生出諸多前所未有的感悟。
在道祖看來,道是獨一無二的,這是說闢道,也是說超脫,而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這是說生命個體在道中的體現,陰陽二氣在人體內形成一種適勻的平衡狀態,而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亦可當成是萬道,看作一切道與法。
萬物背陰而向陽,與純陽呼應,卻又可以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盪中共生或交融。
蘇乞年眼中神光漸漸熾盛,更淺顯一些來看,一粒種子發芽,生出兩片嫩葉,進而長成參天大樹,在陽光和水的雙重滋潤下茁壯生長,而陽光與水,亦是陰陽二氣。
這是要剖開萬道,道無形,無名,而本質共生,契合無間。
所以,並非是道經與氣脈要滋長共生,而是道經與氣脈,都要與人體共生,滋養生命進化,否則涇渭分明,哪怕強行締結,也是無根浮萍。
嗡!
隨著這股明悟滋生,蘇乞年體內,重塑的道經與氣脈交界處,不再有激烈的排斥與碰撞,而是生出一種莫名的變化,有澹澹的生命光輝浮現,純白無瑕,又晶瑩若琉璃,映照無窮道經與氣脈交織,紮根皮筋骨髓,乃至通達人體的每一寸角落,虛空無界,滲透心靈,無所不在。
一滴純白若琉璃,堂皇、熾盛、卻又溫潤無瑕的道血,在經脈之間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