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亞529 作品

第37章 百鬼夜行 陰摩羅鬼

 在很久很久以前,位於伊豆半島東南側的八丈島上,生活著一位名叫庫兵衛的年輕男子。他年紀輕輕,不過二十出頭,身材高挑健壯,威猛無比,給人一種頂天立地之感。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魁梧有力的小夥子,所從事的卻是一份與眾不同的職業——職業哭喪人。在日本,哭喪文化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神話時代。傳說中的大神伊邪那岐因愛妻伊邪那美的離世而悲傷落淚,他的淚水化作了“哭泣女神”。自那時起,人們開始用哭泣來抒發對逝去親人的沉痛哀悼和無盡思念。

 有關日本哭喪文化的最早文字記錄見於《古事記》一書。其中記載道:“在一位叫做天若日子的神的葬禮之上,委任雉(一種鳥類)為哭女。”此外,《日本書紀》裡也提到過名為飽田女的女子,她的母親便是一名以哭女為業的女性。這種獨特的文化傳統不僅存在於古代,即使時至今日,在長崎縣以及伊豆諸島等地依然得以傳承,與中國的哭喪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在日本古代,當貴族離世後,一場莊嚴肅穆且極具特色的儀式——“舉哀”便會拉開序幕。相傳,這種獨特的喪葬禮儀源自古老神秘的中國,歷經歲月滄桑,輾轉流傳至東瀛島國,並在此落地生根。

 所謂“舉哀”,乃是一種充滿悲痛與哀傷之情的哭喪禮儀。其過程繁複多樣,包括髮哀、發哭、奉哀、動哭等一系列環節。每一個步驟都承載著對逝者深深的懷念和追思之情。

 首先是發哀,這通常由家族中的長輩或德高望重之人引領。他們身著素服,面容凝重地面對靈堂,發出低沉而悲愴的哭聲,以此向逝去的親人表達內心無盡的哀思。

 緊接著便是發哭,眾人齊聲慟哭,聲音響徹雲霄,彷彿要將心中所有的痛苦和悲傷傾訴出來。這哭聲如泣如訴,令人聞之心碎。

 奉哀則是哭喪者們向逝者敬獻香果祭品,表示對先人的敬仰和緬懷。而動哭更是將整個儀式推向高潮,人們情緒激動,涕淚橫流,盡情釋放內心深處的悲痛之情。

 然而,要完成這樣一場盛大的“舉哀”儀式並非易事。由於需要眾多哭喪人參與其中,為主家代行哭喪之責,因此往往需要精心籌備和組織。這些哭喪人身懷絕技,能夠通過逼真的哭聲和表情傳達出真摯的情感,使得整個場面顯得格外莊重感人。

 庫兵衛的哭聲或低沉哀怨,如泣如訴;或高亢激昂,響徹雲霄。每一聲哭喊都飽含著真摯的情感,彷彿要將逝者一生的滄桑與榮辱盡皆傾訴。庫兵衛的技藝精湛,聲名遠揚。人們聽聞他的哭聲,無不為之動容,甚至有人說,他的哭聲能讓亡靈得到安息,讓生者得到慰藉。所以庫兵衛也成為業界中的翹楚。

 想知道為啥庫兵衛這個二十出頭、身體強壯如牛的年輕小夥子會心甘情願地從事這份工作嗎?原因其實很簡單——報酬相當可觀!除此之外,每逢主家操辦喪事期間,他不但能順理成章地領取到那份本就屬於自己的工錢,更能借此機會白吃白喝。要知道,通常情況下,主家的社會地位越高,提供的飲食就越發豐盛豪華。僅僅只需要跟著痛哭流涕那麼幾日,便既能得到錢財又可盡享美食佳餚,世界上哪還有這般美差呀!再加上達官貴人之間十分流行大肆舉辦喪葬儀式,而普通百姓也紛紛盲目跟風效仿,因此像庫兵衛這樣以哭喪為生計的人壓根兒不用擔心接不到活計。

 這一天,庫兵衛早早地來到寺廟,如熱鍋上的螞蟻般焦急地等待著新差事。因為喪事操辦往往需要聘請僧人做法事,所以寺廟成為了哭喪人尋找活計的不二之選。此時,正值炎炎盛夏,酷熱難耐,等了好一會兒都沒什麼動靜,庫兵衛便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無精打采地在大殿走廊的陰涼處打起了瞌睡。朦朦朧朧之間,庫兵衛彷彿聽到有一個奇怪的聲音在呼喊自己的名字。他如觸電般瞬間驚醒,以為是有了新工作,僧人們來通知自己,便一個箭步起身查看。

 庫兵衛迷迷糊糊地睜開雙眼,朦朧之中,只見一隻身披漆黑羽衣的奇禽正佇立於眼前。這隻怪鳥頭部竟生得一副老者面容,其雙目宛若點點燈火,閃爍著明亮光芒;口中不時噴吐而出幽藍焰火,更伴隨著陣陣怪異聲響——"要用心地哭!要用心地哭!"

 庫兵衛驚愕萬分,身體不由自主地往後退縮,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疑惑。他瞪大眼睛,試圖看清這隻神秘怪鳥的真實面目,但視線卻始終被那片黑暗所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