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德意志統一之路,鐵血宰相!(第2頁)
【成為了奧地利口中:危險的煽動者。】
【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李斯特周遊列國,終於在普魯士,讓自己的方案獲得通過。】
【1834年1月1日,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幾百年來第一次,貨物通關無需停下繳納關稅。】
【在這一天,德意志關稅同盟正式的成立了。】
【而當時在德意志內部排名第二的普魯士,也成為了德意志關稅同盟的主導者。】
【雖然李斯特貧病交加,最終絕望的自殺。】
【但他提出的關稅同盟,在德國內部發展的很快。】
【到後面,幾乎所有的邦國都已經加入了關稅同盟。】
【以普魯士為中心,德國的經濟快速的流通和發展。】
【到了十九世紀中期,關稅同盟地區的工業總產值,已經達到了歐洲第三,僅次於英國和法國。】
【德意志經濟統一的目標實現了。】
【而政治統一也呼之欲出。】
天幕外。
嬴政露出一個恍然大悟的表情。
忍不住稱讚後世李斯特,先經濟後政治的方式,以及他所提議的關稅同盟。
“妙啊,妙啊。”
“朕算是看出來了,當時的德國,地盤在歐洲算是很大的,但是處於分裂狀態。”
“如果採用戰爭手段,強行統一的話。”
“那些被統一的邦國,絕對不會配合。”
“同時周圍的英、法、俄等列強,也絕對不會坐視德意志內部某一個邦國,武力手段強行統一德國。”
“採用武力手段強行統一。”
“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都將引起大量國家的忌憚。”
“而通過經濟方式,先形成一個整體,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漸漸的讓彼此分不開。”
“則可以用一個不太引人注目的方式,形成實際上的鐵桿同盟。”
“乃至最後形成一個統一的德國!”
“畢竟他們本來就都是德意志民族的人,而且也處在一個神聖羅馬帝國或者德意志邦聯的框架之內。”
“天然的具有統一的基礎。”
嬴政又不禁想起了當年的大秦。
大秦很強。
但在後期,也因為惡名爆炸吃過不少苦頭。
打贏了長平之戰,卻20年不敢東出。
“要是當年,秦國可以在武力統一天下之前,先通過經濟手段,建造一個以大秦為中心的周朝諸侯共同體!”
“那麼在統一的道路上,肯定會輕鬆許多許多。”
“而且必須要注意到,我大秦統一的時候沒有太多的外部干涉力量。”
“最多也就是匈奴會稍微煩人一下。”
“而德國周圍那麼多的強國。”
“必須謹慎且低調。”
“可以說,普魯士的關稅同盟的確是一部妙招。”
“這個李斯特了不起。他簡直就是德國曆史上的商鞅啊!”
“只是普魯士,只是德國內部排名第二的邦國。”
“那排名第一的是誰?奧地利嗎?他就這樣坐視普魯士發展?”
“奧地利讓普魯士這個第二,拿到了話語權。”
“那奧地利豈不是被邊緣化?”
“這可真是一個十分不明智的決定。”
三國。
諸葛亮看到隨著關稅同盟的建立,德意志諸國之間關係更加的緊密。
而原本是排名第二的普魯士,也儼然成為了德意志內部話語權最大的邦國。
在思考了數秒之後。
諸葛亮突然是眼前一亮。
“很顯然,普魯士已經成為了其他德意志邦國,在經濟上的領導者,管理者。”
“而經濟之後,在政治上的話語權,也絕對會越來越大。”
“不戰而屈人之兵!用和平的方式統一內部!”
“太精彩了!”
“不知道有沒有一種手段,可以讓我大漢在目前僅有西南一隅的情況下,在經濟上在全國範圍內取得優勢呢?”
“不僅僅是收入上的優勢,而是讓對方在經濟上依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