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德意志統一之路,鐵血宰相!(第3頁)
諸葛亮思考著。
但諸葛亮覺得目前天下三分的現狀。
和天幕上德國,那幾十個上百個邦國林立的局面,還是有著較大差別的。
可能春秋戰國時期,相對容易一些。
而天幕也在繼續。
【到了1848年歐洲革命時,浪潮席捲全德意志。】
【許多邦國原有的封建君主被推翻。】
【新興的多個邦國的代表們聚集起來,準備開會商討成立一個類似於美國的新德國。】
【但議會還在開的時候。】
【舊勢力封建君主,就集結了強大的力量反撲。】
【議會做鳥獸散。】
【而這次議會的失敗,也宣告著通過議會和平統一的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麼,如何實現德意志的統一呢?】
【誰將承擔起,讓德意志統一的歷史責任?】
天幕此時。
專門給一幅世界名畫的油畫給了特寫。
油畫上有許多黑色制服的人。
但唯有一位老者,身穿白色制服,特別的顯眼。
甚至比油畫上的皇帝更顯眼。
特寫鏡頭最後聚焦在,身穿白色制服的俾斯麥。
【在整個德國統一的過程中,俾斯麥的發揮也是有聲有色。】
【由於他的發揮過於出色。】
【以至於俾斯麥成為了許多後發國家的首相們,所紛紛效仿的榜樣。】
【比如被稱為東方俾斯麥的大清重臣李鴻章,就曾經不遠萬里來到歐洲拜訪他。】
【而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第一任內務卿大久保利通。】
【也以東洋俾斯麥自居。】
【那麼俾斯麥,他究竟以何種方式主導了德國的統一呢?】
【首先,在俾斯麥剛剛被任命為普魯士首相的時候。】
【他就發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說。】
【俾斯麥在議會里強硬的說道: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以及多數人的決議就所能解決的。】
【而是不可避免的,將通過嚴重的鬥爭,一場只有通過鐵與血才能解決的鬥爭來達到目的。】
【而從此以後,俾斯麥也被世人稱之為鐵血宰相】
《彈幕:李鴻章跟俾斯麥比可差遠了!》
《裱糊匠,而已,李鴻章。》
《李鴻章能力不算差,但滿清和當時蓬勃向上的德國沒法比。》
《看到李鴻章被德國人歡迎的一幕,看到這裡,真的是百感交集!》
《德國人評選的最偉大的德國人。》
《鐵血演說牛B,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雖然是鐵血宰相,但其實俾斯麥是猥瑣發育流。》
《德國作為後發國家,歷史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最後能做到那個程度,已經非常炸裂了。》
天幕外。
華夏古代的名臣們。
看到後世的俾斯麥,主導了德國的統一,並且備受推崇。
也都是很感興趣。
秦朝。
李斯看到天幕上說,俾斯麥成為後世多個國家,甚至包括後世華夏的大清王朝所推崇的,全世界聞名的鐵血宰相。
心裡也是有些羨慕的。
“鐵血?難道他是一名非常強力的戰爭狂人首相嗎?”
“他既然成為了統一德國的大功臣。”
“並以此青史留名。”
“那麼在大秦的統一過程中也出了力的我,後世會給予我如何的評價呢?”
三國。
諸葛亮也是全神貫注的,看著天幕上的俾斯麥。
同時在觀察俾斯麥的人物表情,試圖通過面相學來分析一下,後世俾斯麥的施政風格。
明朝。
張居正也微笑著說道:
“剛才看天幕介紹俾斯麥的時候,有彈幕提起了我,說我是鐵面宰相張居正。”
“那麼不知道,是否俾斯麥的風格,和我個人很相似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