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中原戰火紛飛、漢軍主力出戰(第2頁)
狄青早就被這些謠言,搞得惶惶不安,又猜不透這個慰問到底是什麼意思,使者每次來,狄青都會更加驚恐不安,唯恐再生禍端。
在這樣的心理戰攻勢下,狄青一敗塗地,不到半年,就被活活嚇死,享年只有49歲。
可以說,狄青的悲劇,他的情商低是一部分,讓他在文官之中沒有了靠山,當然更多的還是北宋畸形的政治形態。
趙匡胤還曾經對那位,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趙普說過:“朕今用儒臣,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
意思是說,我用文官去當地方大員,就算他們都貪腐汙濁、魚肉百姓,對君主造成的威脅、對國家造成的危害,也不及武將的十分之一。
聽聽,這是人話嗎?
所幸,這個狄青是演義裡面的狄青,或者說,演義和歷史能力的融合體,就跟已經出世許久的羅士信一樣。
演義裡面的狄青,有著玉面虎之稱,是北宋中期一位極具傳奇的人物,受高人指點的他成為一位智勇雙全的人物。
而他的經歷,也與薛仁貴、郭子儀有些相似,有過奇遇得寶的故事,而他的成名之戰,就是雄關之戰,靠著過人的武藝與手段,斬殺了西夏大將薛德禮。
從此之後,他接替楊宗保鎮守雄關,帶著手下的眾將抵抗西夏軍二十多年。
演義裡面的狄青,其基礎武力達到102,那麼實力遠在他之上的雙陽公主,恐怕絕對是有著戰神實力,再不濟也有巔峰神將級別。
這次召喚不虧。
劉方、劉豐這一對父子,或許可以留下來防守,但狄青…王羽就不打算了,畢竟後者的統帥屬性達到了98,而且還把四個結義兄弟也攜帶出來了。
說不定,可以組成五虎破敵的組合技。
看來,只能讓他留下來。
“不過,或許這也是最佳的辦法了。”王羽思索再三後道。
……………
中平元年、四月十五日。
在大軍整軍數日之後,天子劉宏為了彰顯大漢的軍威,乃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王者之師,於是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在洛陽南郊附近,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儀式。
一番繁瑣的祭天大典,最終宣佈結束後,擔任三公之一的太傅袁傀上場,當場開始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畢竟,在秦漢一朝,太傅就是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跟後世的禮部類似,只見他聲淚俱下地,向皇帝控訴黃巾的暴行,將其進一步妖魔化。
而站臺上的劉宏,就好像是第一次聽到,黃巾軍如此罪不可赦一樣,當眾發起來了雷霆震怒,並下令誅殺之前被抓獲的黃巾成員。
其實,這些人,都是他從死牢裡面提出來的,真正的黃巾軍成員哪裡還能活到現在。
在一番誓師大會後,劉宏當即發兵討賊,誓要蕩清妖邪,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陛下聖明。”見皇帝宣佈出兵了,百官紛紛跪拜,對劉宏歌功頌德,其實不止是劉宏怕了,他們何嘗不是。
黃巾軍發展的太快了,儘管現在,他們與強大的世家大族,在表面上秋毫無犯,但等他們真正滅亡大漢後,誰又知道呢。
此時此刻,世家對黃巾軍已經沒有多大的希望,因為雙方現在的實力已經翻轉,如果黃巾軍突然對世家下手,世家大族到頭來,恐怕是無力抵抗。
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世家還是選擇和皇權聯合,再不濟也要打壓一下黃巾,保持著一種平衡的局面。
只可惜,之後就沒影了。
自從四月十五日,洛陽南郊祭天儀式開啟後,二十多萬大軍依然沒有出發,而是在原地等待。
這讓世家頓時罵娘,誓師大會你都開了,結果你現在在洛陽城待著,這是什麼意思。
於是,袁隗、楊賜等人親自去詢問劉宏。
如果是一個月前,楊賜根本就不會管這事,畢竟黃巾在怎麼著也來不到他這裡,可是當他看到關於黃巾的戰報後,那是再也不敢有這種想法了。
歸根結底,還是黃巾軍現在的人數,實在是太恐怖了,取得的戰績更是亮瞎了眾人的眼,如果不是非常確信手下不會叛亂,他們都懷疑事情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