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第一百零四章 宜陽



                永寧二年(305)正月未過,邵勳便拉起部隊西行。

    糜晃被催得受不了,最終帶著長子糜直以及兩百糜氏部曲,一起西行。

    以洛陽為中心,東西向的道路大致分為“成皋道”(東)和“崤函道”(西)。

    前者是一條位於芒山(邙山)北麓、黃河南岸的濱河大道。特點是地勢平坦,快速便捷,前往滎陽等地非常容易。

    成皋是這條路上地勢最險要的地方,附近歷朝歷代都建關隘,如成皋關、虎牢關、汜水關等,關隘地點或不太一樣,但核心都是依靠嵩山餘脈與黃河,依山濱水而建。

    崤函道就要艱險多了,畢竟這裡處於豫西山區,不是很好走。

    準確來說,崤函道是一個統稱,又可細分為東半部分的崤山道和西半部分的函穀道,以陝縣為分界點。

    崤山道還可分為南北兩道。

    南道通行條件最好,沿著洛水河谷走,直抵宜陽,故又名“宜陽道”。

    “自周以來,長安、洛陽間的驛道就沒怎麼變過。”糜晃一邊走,一邊對邵勳說道,時不時還扭頭看向身後的長子糜直,看看他有沒有在聽。

    糜直從濱海平原來到豫西山區,一時間有些新奇,盯著山川的次數多了些,已被糜晃教訓了好幾次。

    邵勳其實同樣興致盎然。

    第一次離開洛陽城向西,他有種開新地圖的快感。

    “山川河流就這樣,便是想改道也不行啊。”邵勳說道:“僕聞建安十六年(211),曹孟德為討關中,開崤山北道。現在就這一南一北兩條道了吧?”

    “嗯。”糜晃點了點頭。

    邵勳思慮了一下,他總覺得還有第三條道,後世在哪本書上看到過,好像是沿著黃河南岸,繞一個大圈,經“中流砥柱”那個地方,直抵陝縣,但應該很不好走,車輛是沒希望了,人、馬估計也很危險。

    “宜陽其實一直在洛陽控制之下。”寧靜的山谷間,除了部隊行軍的聲音外,就只有糜晃那標誌性的公鴨嗓門了:“每次西兵攻洛陽,宜陽都要大戰一番。司馬乂秉政那會,皇甫商就在此與張方打過數場。”

    宜陽是弘農郡最東邊的一個縣,因崤山南道盡在其境內,故十分緊要,戰事一場接一場,十分慘烈。

    以至於官員們都不願在此當官,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棄官而走,小命要緊。

    “宜陽還有多少人?”邵勳看著清澈寬廣的洛水,以及兩岸的河谷平原,道:“一路行來,渺無人煙。偶有一些百姓,看到咱們也像躲瘟神一樣,跑得飛快。”

    “我亦不知。”糜晃嘆道:“走吧,前面就是宜陽城了。”

    邵勳點了點頭,將一份寫滿蠅頭小字的絹帛收起,放入懷中。

    這是裴妃給他準備的“小抄”,詳細記載了從《戰國策》、《史記》等典籍中摘出的有關宜陽的一切——從戰國韓邑開始,到秦武王使甘茂伐韓,乃至本朝隱士孫登所居的宜陽南山,應有盡有。

    以後得專門養幾個人研究這些史料了。

    史料並不單純是歷史,有時候還和軍事有關,比如古人走哪條路線,為什麼這麼走。他走這條路的時候好走麼?遇到了什麼困難?天氣怎麼樣?等等一堆東西,都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