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飛鳥絕跡冰窟中(第2頁)
“那邊就是一個好人,一樣年紀不大,學什麼東西都很慢,可我還是希望他能夠以好人的身份,在書簡湖好好活下去,只是並不輕鬆,不過希望還是有的。當然,如果當我發現無法做到改變他的時候,或是發現我那些被你說成的城府和算計,依舊無法保證他活下去的時候,我就會由著他去,以他曾掖自己最擅長的方法,在書簡湖自生自滅。”
曾經有過個細節,陳平安拎了板凳,曾掖卻渾然不覺,忘記拎起板凳入屋。
如果說這還只是少年曾掖不諳世情,年紀小,性情淳樸,眼睛裡頭看不到事情。
那麼在修行之時,竟然還會分心,追隨陳平安的視線,望向窗外。這就讓陳平安有些無奈。但一樣可以解釋,因為少不更事,欠缺足夠的磨礪,一樣可以等待曾掖的成長,棋盤上,每一步都慢而無錯,就不用多想勝負了,終究是贏面更大。可萬一老天爺真要人死,那隻能是命,就像陳平安對曾掖的說那句話,到了那個時候,只管問心無愧,去怨天尤人。
但是最讓陳平安感慨的一件事,是需要他察覺到了苗頭,不得不把話挑明瞭,不得不第一次在心性上,悄悄敲打那個心思微動的少年,直白無誤告訴曾掖,雙方只是買賣關係,不是師徒,陳平安並非他的傳道人和護道人。
要說曾掖秉性不好,絕對不至於,恰恰相反,歷經生死劫難之後,對於師父和茅月島依舊抱有,反而是陳平安願意將其留在身邊的根本理由之一,分量半點不比曾掖的修行根骨、鬼道資質輕。
可即便是如此這麼一個曾掖,能夠讓陳平安依稀看到自己當年身影的書簡湖少年,細細探究,同樣經不起稍稍用力的推敲。
與顧璨性情看似截然相反的曾掖,曾掖接下來的一言一行與心路歷程,原本是陳平安要仔細觀察的第四條線。
可是真正事到臨頭,陳平安依舊違背了初衷,還是希望曾掖不要走偏,希望在“自己搶”和“別人給”的尺子兩端之間,找到一個不會心性搖擺、左右搖晃的立身之地。
不過沒關係,插手的同時,更改了那條脈絡的些許走勢,線還是那條線,稍稍軌跡扭轉而已,一樣可以繼續觀看走向,只是與預期出現了一點偏差而已。
相較於眼前女子的鮮血淋漓,多半隻會一條道走到黑,曾掖這條線,少年的人生,還充滿了無數種可能,猶有向善的機會。
至於曾掖的心田之水,會不會哪天遭遇災厄劫難,結果從醇善之地,流向針鋒相對的極端自我,陳平安同樣不會勉強。
規矩之內,皆是自由,都會也都應該付出各自的代價。
人力終有窮盡時,連顧璨這邊,他陳平安都認輸了,只能在止殺止錯的前提上,與顧璨都做了相對徹底的切割和圈定,開始為了自己去做那些事情。
多出一個曾掖,又能如何?
陳平安神色恍惚。
當年最早在驪珠洞天,在那座小鎮木柵欄門口那邊。
門內是個還穿著草鞋的泥腿子少年。
門外是蔡金簡,苻南華,清風城許氏,正陽山搬山猿,那個嚷著要將披雲山搬回家當小花園的女孩。
那是陳平安第一次接觸到小鎮以外的遠遊外鄉人,個個都是山上人,是凡俗夫子眼中的神仙。
好在那些人裡邊,還有個說過“大道不該如此小”的姑娘。
陳平安到了書簡湖。
當自己的善與惡,撞得血肉模糊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心鏡瑕疵是如此之多,是如此破碎不堪。
比如必須要開始承認,自己就是山上人了,最少也算半個。
不然只是因為搬山猿那些存在,就一直在內心排斥自己,這就是大道之缺。
所以當年在藕花福地,在光陰長河之中,搭建起了一座金色長橋,可是陳平安的本心,卻明明白白會告訴自己。
只要真的走了上去,橋就會塌,他肯定會墜入河中。
陳平安嘆了口氣,“一次轉身,這次走神,小泥鰍,給了你兩次機會,結果你還是不敢殺我啊?”
她冷聲道:“不還是在你的算計之中?按照你的說法,規矩無處不在,在這裡,你藏著你的規矩,可能是偷偷佈下的隱蔽陣法,可能是那條天生剋制我的縛妖索,都有可能。再說了,你自己都說了,殺了你,我又什麼好處,白白丟了一座靠山,一張護身符。”
陳平安笑道:“這算不算我道理說通了?”
她滿臉諷刺,“那你是不是要說我這種人,是隻會揀選自己想要的道理?”
陳平安輕輕搖頭。
她皮笑肉不笑道:“先生何以教我?炭雪洗耳恭聽。”
陳平安開口道:“你又不是人,是條畜生而已。早知道如此,當年在驪珠洞天,就不送給小鼻涕蟲了,煮了吃掉,哪有現在這麼多破事爛賬。”
她微笑道:“我就不生氣,偏偏不遂你願,我就不給你與我做切割與圈定的機會。”
陳平安嘖嘖道:“有長進了。但是你不懷疑我是在虛張聲勢?”
她搖頭道:“反正開誠佈公談過之後,我受益匪淺,還有一個道理,我已經聽進去了,陳大先生如今是在為自己了,做著善人善舉,我可做不到這些,但是我可以在你這邊,乖乖的,不繼續犯錯便是了,反正不給你半點針對我的理由,豈不是更能噁心你,明明很聰明、但是也喜歡守規矩、講道理的陳先生?殺了我,顧璨大道受損,長生橋必然斷裂,他可不如你這般有毅力有韌性,是沒辦法一步步爬起身的,恐怕一輩子就要淪為廢人,陳先生當真忍心?”
陳平安點頭道:“確實,小鼻涕蟲怎麼跟我比?一個連自己孃親到底是怎麼樣的人,連一條大道相連的畜生是怎麼想的,連劉志茂除了手腕鐵血之外是怎麼駕馭人心的,連呂採桑都不知道如何真正拉攏的,甚至連傻子範彥都不願多去想一想到底是不是真傻的,連一個最糟糕的萬一,都不去擔心考慮,這樣的一個顧璨,他拿什麼跟我比?他如今年紀小,但是在書簡湖,再給他十年二十年,還會是如此不會多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