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三伐方略(下)
眾人這才明白諸葛亮的想法竟與楊清不謀而合,念及自身思慮不全,皆向楊清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然而他們哪裡知道楊清之所以做下魏軍極有可能主動來犯的判斷,除了對當前形勢的把握之外,更依賴於對前世歷史的熟悉,若非如此,他焉能跟上諸葛亮的節奏?
上一世季漢連續發動兩次北伐之後,曹魏君臣恥於受辱於小國,便在建興八年秋分兵三路來襲。三路大軍合計兵馬十多萬,聲勢極其浩大。
儘管因為曹真率領的中路主力因為突遇大雨被困於子午道內,以致於魏軍此次進犯虎頭蛇尾,但對當時的諸葛亮等人來說仍然壓力甚大,不得不舉傾國之力應對。
這一世季漢兩次北伐的戰果更為盛大,故而楊清估計曹魏明年主動興兵來犯的幾率當在八成之上,所以自己等人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
眾人交頭接耳,議論過後,諸葛亮繼續對楊清問道:“明之,依汝之見我大漢應該如何防禦魏軍的進犯?”
“丞相、諸公,要應對魏軍的進犯,首先需要弄清楚魏軍犯境的目標和進兵方向,如此才能有的放矢,防守起來事半功倍。
清以為魏軍來犯必然是起傾國之力,兵馬不會少於十萬,而其目的首先是要收復雍涼失地,其次則是攻取漢中與我漢軍主力決戰,最後若是形勢有利他們定會圖謀一戰滅掉我大漢。
是以魏軍極有可能會兵分三路,一路西進犯我雍涼二州,一路從關中南下直攻漢中,最後一路則是荊州魏軍溯漢水而上,從東面攻漢中之側翼。”楊清分析道。
馬謖點了點頭,說道:“不錯,魏軍犯境無外乎西攻雍涼、南取漢中這兩條路,明之分析得極其透徹。”
“幼常過譽了,清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楊清拱手謙虛了一句,繼續說道:“知曉了魏軍的進兵方向,那麼我軍應對起來就容易多了。
西路魏軍自是由我雍州兵馬首當其衝,憑藉武功、郿城、陳倉、汧城四座堅城,層層阻擊、節節抵抗,應該可以自保無虞。”
微微一頓,又朝身旁的魏延拱了拱手:“再加上還有文長將軍的涼州兵馬作為後援,雍涼二州當無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