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漢中家底(第2頁)
「原來如此。」楊清道:「各縣人口幾何,你也一併道出吧。」
「是。好叫府君得知,現下南鄭縣有人口三萬七千八百三十六人,沔陽縣有三萬五千一百六十二人,褒城縣有一萬三千七百四十八人,南鄉縣有兩萬八千四百五十七人,城固縣有兩萬五千二百五十七人,興勢縣有一萬二千三百三十九人,黃金縣有一萬六千六百零五人。」
看來漢中當數南鄭和沔陽最為繁榮,這兩個縣人口都過了三萬,日後施政的重點也應放在這兩地上。
楊清在書簡上記下此條之後,繼續問道:「青羌部落的人主要在哪些地方?」
首批北遷的南中部族雖說對朝廷的忠誠值得放心,但這麼多羌人一下子湧向漢中,為免生出事端,官府自然是要將他們打散分別安插在各個縣的。
當然為了不引起他們的猜忌和避免動亂,大體上還是按各家部落來打散編戶的,因此雖有羌人不滿,但整個遷民編戶還算成功。
「稟府君,這些羌人主要集中在沔陽、南鄭、城固三個地方,其他四個縣接收羌民不多。」田承回道。
楊清點了點頭,笑道:「田曹掾對這些具體的戶數幾乎能脫口而出,看來平常還是下了大
功夫的。」
「府君謬讚,此乃下官本職,不敢有絲毫懈怠。」
楊清聽了哈哈一笑:「好啊,漢中眾官若都能如君一般,實為社稷之福也。」頓了一頓,又道:「吾聞漢中山林中亦又不少流民不願出來接受官府編戶,不知爾戶曹對彼人數可有統計?」
「這個……此輩流民遁居山林多年,桀驁不馴,久不服管,以前魏都督也曾試著將他們驅回原籍,可最後還是受到他們的反抗而失敗,因此郡裡對他們的人數也不甚清楚,卑職估摸著兩萬人是有的。」說完,田承用衣袖擦了擦腦門上的汗。
楊清對此不置可否,並沒有田承預想中的責備,而是一臉平靜地說了聲原來如此。
其實楊清早就知道會是這種回答,魏延這些年在招撫流民方面效果甚微,畢竟民政對他來說實非所長,這七年漢中的民生只能說是馬馬虎虎。
只是楊清還抱有幻想,以為手下官吏能給他一個驚喜,看來最後還是他想多了,頭上頂著民政粗放的魏延,田承還沒有那般主動敬業。
「何曹掾,汝來說說漢中的田地有多少?每年能產糧幾何?官府每歲又能課收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