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三百九十九章 曹叡大怒(第3頁)

 為了朝廷的顏面和皇帝的威望,群臣怎麼都不能讓曹叡對戰敗負責的,皆附和著鍾繇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見眾人如此自覺擔責,曹叡很是滿意,因戰敗而引起的怒火也不由地消散了幾分。如今問責的調子已經基本定下,是該議一議具體的處置方略了。

 “眾卿,大司馬和賈逵都有奏表呈來,二人雖在表內都有請罪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互相彈劾,汝等都看看吧,朕不是知道該如何處置了?”

 說完,曹叡給一旁的黃門令使了個眼色,黃門令會意將御案上的兩封奏表分別遞給了左下首的鐘繇和右下首的華歆。鍾華二人迅速看過又各自遞給了下首的陳群和劉曄。

 不一會兒,群臣皆已傳閱完畢,均想此事不好處理。曹休在奏表中指責是因為賈逵的中路軍走得太慢才導致自己獨木難支被吳軍合圍擊敗。

 而賈逵則說此次伐吳之所以兵敗就是因為曹休誤信周魴中了吳人的詐降之計,這才致使東路兵馬孤軍深入險地,從而被以逸待勞多時的吳軍擊敗。

 二人雖是因為個人恩怨在互相指責,但明眼人都知道賈逵的話是對的,戰敗的主要責任就是在曹休身上,若非他立功心切中了周魴的詐降計,魏軍是不會輕易落入吳軍的圈套裡去的。

 儘管曹休很明顯是在甩鍋,然而他身為大司馬,位高權重,又是宗室大將,身份尊貴,朝廷是不能輕易降下重責的。

 況且在場諸人皆是聰明之輩,一看曹叡的語氣和態度就知道自家皇帝的意思還是想保住曹休,不會對其施以重罰的。

 然而不能問罪曹休也不代表就要將責任推到賈逵身上,此戰若非賈逵救援及時,東路大軍恐怕還有遭受一波沉重的損失,因此賈逵非但無過反而有功,朝廷若是獎罰不明,會寒了功臣之心的。

 只是不歸罪於曹休和賈逵,此次兵敗的責任又該推到何人身上呢?

 鍾繇等人雖都是才智過人之士,但面對如此棘手的難題,一時之間也沒有好的法子,只得埋首深思。